麻栗坡縣記者站熊峻報道:12月4日,麻栗坡演出隊代表文山和昆明、迪慶、普洱、怒江、昭通5個州(市)演出代表隊共同來到臨滄市云縣,為當地群眾獻上了獨具彝族白特色的歌舞,受到熱烈歡迎。
當天中午,在昭通代表隊的民族舞蹈《阿作蘆笙舞》中,云南省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第二場下基層演出在云縣拉開帷幕。昆明代表隊的彝族聲樂《曼昂阿詩瑪》、舞蹈《趕花山》,迪慶代表隊的藏族聲樂《吉祥寶地》、器樂《瓦器器》,普洱代表隊的彝族器樂《景東彝族大幫腔》、哈尼族舞蹈《呃亞·臘噠》,怒江代表隊的白族拉瑪人聲樂《開益》、普米族器樂《四弦》和昭通代表隊的漢族舞蹈《戲鼓》,將我省優秀的民族民間歌曲、舞蹈、器樂節目送到了臨滄市云縣的廣大群眾身邊。
被譽為“滄江明珠”的云縣擁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彝族古吹民俗,當麻栗坡的國家級彝族銅鼓舞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陸孝宗一句彝族語言的開場叫喚,便獲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一曲彝族白倮人的聲樂《倮寨歌飛》, 8位彝族白倮男女帶著5位頭披銀飾方巾的白倮女童,用本民族語言的原生態演繹,讓云縣彝族同胞聽到了白倮人田間地頭、火塘灶旁的天籟之聲。
盛大節日里祭祀鼓聲的響起,身著蝙蝠彩片“祭祀服”的白倮男子和一群節日盛裝的白倮姑娘一起踏著歡快的鼓點,擺手扭腰跳起優美的舞蹈。尋著鼓聲,舞蹈《嘁嘞咧》展現了一場古老神秘的天地同樂、人神鬼共狂歡的節日盛典,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喝彩,深受大家的青睞。
彝族歌曲《倮寨歌飛》
臨滄市云縣的彝族老大爺楊通告訴記者,全省各個地州代表隊遠道而來,為云縣帶來了一個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演出,讓他很是喜歡,而原生態的表演《倮寨歌飛》,更讓他欣賞到非物質文化的魅力、邊疆少數民族獨特的內涵和藝術風格。
圖片:阮坤瑾(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