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提升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在保護非遺成為全社會共識的當下,如何更好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如何以多彩非遺豐富生活,是時代之問,也是人民之需。春節期間舉辦的國家級...
詳細內容王晨陽,男,1966年出生。大學畢業。1989年至2013年在文化部外聯局工作,歷任辦公室主任、文化中心處處長,副巡視員;2013年至2015年在北京市東城區掛職任副區長;2015年10月起在原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工作,歷任...
詳細內容吟唱千年的彝族梅葛調,如何唱出當地人的文化景觀?以花入菜,云南花宴究竟怎樣把色香味揉進唇齒?烏銅走銀的神奇技藝又是如何守正創新的呢?《非遺里的中國》云南篇,來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光祿古鎮,二十多項極具云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節...
詳細內容從嘹亮悠揚的聲聲梅葛,到熱血澎湃的阿尺木刮,從苦中回甜的白族三道茶,到巧奪天工的七彩獨龍毯……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留存著多民族繁衍生息的根譜,記錄著五彩斑斕的文化格調,講述著古老土地上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如何處理新舊融合,平衡好發展與...
詳細內容你要寫云南,就不能只寫云南,你要寫縈索蒼山洱海云的人間盛境,流傳千年的風花雪月;你要寫沉睡于雪域之巔,掘開寒天峭壁一線生機的高寒之花——天山雪蓮;你要寫此景只應天上有的花海人間,源源不斷的滋養著26個民族繁衍生息;你也要寫26個民族齊心共建...
詳細內容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其所呈現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著不同民族的生存智慧與地域文化特性。5月1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里的中國》第四期在央視綜合頻道迎來首播。節目以非遺為靈感,將創意理念、當...
詳細內容《非遺里的中國》是一檔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非遺的傳承創新之美,全方位展示非遺的活態與活力,多元且多維地呈現非遺歷史底蘊、匠心精神、東方美學、民族韻味、創新成果和中國智慧的一檔節目。節目聚焦“煥新”兩字,呈現方式始終圍繞著“新”來呈現。通過視聽...
詳細內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國近二十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保護經驗和豐碩的理論研究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明...
詳細內容傳統戲劇曲藝匯演摘要:戲劇曲藝傳承千百年不變的精神魅力,也為人們正確認識云南傳統戲曲發展的歷史脈絡起到了重要指引作用。以白族吹吹腔、佤族清戲、殺戲、大詞戲、關索戲、端公戲等為代表的一批古老、稀有、瀕危的劇種非常難得地走出了大山、鄉間的傳承圈...
詳細內容非遺扶貧是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項體現以人為本和人文關懷精神的重要舉措。如何使我國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助力精準扶貧中發揮積極作用,體現其應有價值,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和認真研究的課題。目前,我國開展的非遺扶貧工作聚焦...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