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鹽池縣馮記溝鄉中心小學回族女教師馬曉燕下班后在燈光下納鞋墊。據介紹,這叫“平針十字繡”,她家目前已經制作、收集各類“十字繡”、刺繡作品100余件,并計劃組織喜歡和擅長“十字繡”、刺繡的農村婦女進行集中培訓,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詳細內容已編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項目匯編,共用1000余個紙箱。馬玉泉在向孩子們介紹他制作的“老北京與德勝門”微縮景觀之德勝門城樓 昨日,西城德勝街道地下活動室,馬玉泉老人用紙箱子制作的老北京639年前的9座城門及城墻模型,招來百余居民爭相瞧...
詳細內容閱讀提示 近些年,作為傳統手工藝品的北京工藝美術品侵權案件有所上升,由此而來的對工藝美術品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度也有所提高。我們是否可以有效杜絕這種現象,目前來說還存在一定困難。為營造一個良好的傳承環境,保護傳統工藝美術品知識產權的工作還需...
詳細內容面塑是藝人用特制的彩色面團塑造的,面人的全身包括每一個細小的部位,均是藝人用靈巧的雙手捏制而成,其做工的精細、結構的嚴謹、形象的惟妙惟肖,堪稱民間一絕。在甘肅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合水面塑風俗便名列其中。 在合...
詳細內容本報7月22日刊登盅盤舞后繼乏人的消息后,在社會上引起較強反響。近幾天來,一些市民紛紛出主意、提建議,表達對盅盤舞這種藝術形式的關心,希望盅盤舞能在海南永遠地舞下去。演員在海南省文昌市大勇村表演盅盤舞市社科聯蒙樂生認為,出現在海口、海南的本...
詳細內容以色列話劇《父親的辮子》29日圓滿結束了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試驗劇場的5場演出,這是由我國藝術家導演并用中文演出的第二部希伯萊話劇,也是今年中以建交15周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父親的辮子》講述一個古老話題:父子深愛對方,卻難以溝通,在父親生命...
詳細內容你懂甲骨文嗎?不用說問一萬個中國人碰不到一個懂的,就是問一萬個外國人也不見得能遇到一個。不過在麗江,如果你問一下比甲骨文還要原始的東巴文,很多納西族的朋友都會告訴你:“我認得很多東巴文字”。麗江是納西族的主要居聚地。在麗江,只要你稍加注...
詳細內容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傳統文化,應該抓住北京奧運會這一機遇,向世界充分展示和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唯古為大、唯華為榮的心理定位。要注意中國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注意世界多民族、多文化并存同榮的現實與...
詳細內容在青海省湟中縣共和鎮,有一個叫蘇木世的山區村落,這里四面環山,山溝縱橫,風景優美,漢族群眾和藏族群眾世代在這里和睦相處,不分彼此,并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形成了漢藏交融的民間風俗、文化。其中,有一種具有幾百年歷史的農事祭祀活動,包含著極其豐...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