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歌唱 用生命舞蹈
——苗族蘆笙舞《趕花山》排練側記
眼前這群昆明市西山區臥龍崗樸實的苗族同胞,粗糙的雙手、黝黑的臉頰,就是一群地地道道的莊稼漢,你根本無法把他們與舞蹈演員聯系在一起。但是,就是這樣一群土生土長的苗族兄弟姐妹們,經過不懈努力,用他們放牛放羊的樸實嗓音、用他們爬山種地的強壯雙腿,用他們熱情的歌聲、奔放的舞步跳到了舞臺之上,把對家鄉山水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樸實無華、熱情奔放地呈現在全省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舞臺上。
苗族民族舞蹈《趕花山》
西山區臥龍崗村屬于團結街道辦事處的苗族村寨,附近的幾個山頭上居住的都是苗族同胞,崎嶇的山間小道連接著各個村寨,交通的不便利使得這里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蘆笙舞的熱愛,幾十年來,跳蘆笙舞一直是他們的傳統,上到五六十歲的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小孩,都會跳蘆笙舞。每次排練,大多數人都要走一兩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排練地點,排練結束后又各自步行回家,但從他們臉上看到的永遠是陽光般燦爛。
這次能夠參加全省性的歌舞樂展演,每一個隊員都十分珍惜,由于動作強度很大,編導怕大家身體受不了,想要用常規的做法提前錄好音,比賽時只跳舞就輕松多了,可演員們都不同意,說自己雖然跳得不好、唱得不好、吹得不好,但就是想唱想跳想吹,想在這個民族大團結的舞臺上好好展示自己,一定要真吹、真唱還要跳好。把吹、唱、跳融為一體,難度非常大,排練四五天后,演員們的腳都腫了,走路一瘸一拐的,但音樂一響,所有人都強忍著傷痛,跳出了歡快的舞步、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雖然他們的舞姿、歌聲、蘆笙吹奏技巧無法與專業演員相比,但是,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對蘆笙舞蹈的執著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終于來到了夢寐以求的臨滄,這里的人們火一樣的熱情被無微不至的關懷深深的感染,相信在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上,樂觀向上的苗族同胞們一定會用激情去歌唱、用生命去舞蹈,用最燦爛的笑容感謝臨滄人民的熱情款待,愿苗族同胞的歌聲、《趕花山》的舞蹈能夠為歌舞樂展演這個絢麗的舞臺增添一絲光彩。
文章:張惠玲(昆明市代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