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
編導會上的總結講話
熊正益
(2013年5月31日)
各位專家、各位編導、同志們:
這次編導會議,用了兩天時間,安排比較緊湊。會議主要是為使今年12月舉辦的全省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活動辦得更加順利、取得更好效果而召開的,其實是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一次預備會議,會議總體效果比較好。我和省民委李國林副主任,主要是講了些辦好第八屆展演活動的大道理,總原則,總要求,希望大家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此次會議我們邀請了部分州縣的、具有豐富經驗的好編導在會上發(fā)言,如喻良其、李云霞、李劍鋒、郭建紅、馬金華、張慶茂、薛文安等,介紹他們編導的獲獎節(jié)目的整理、加工、編排經歷,暢談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得體會,情真意切,生動形象,這對我們很有啟發(fā)。會議邀請了幾位老專家:趙自莊,周培武,吳學源、楊德鋆、范道桂、張瑛等各位老師,他們從各自的角度,談經驗,談認識,談觀點,對展演節(jié)目打造作了認真分析和論述,給大家做了很好的交流和輔導。這些認識、理論和觀點,對我們從事的群眾文藝工作,對做好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將起到很好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接下來我的發(fā)言,重點就大家關心的問題,提出的要求,做一些說明和進一步加以明確。
一、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目標和宗旨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弘揚優(yōu)秀民族傳統文化,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促進民族民間歌曲、舞蹈、器樂的文藝創(chuàng)作,展現民族藝術風采,培養(yǎng)壯大傳承人隊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繁榮云南文化藝術事業(yè),建設云南民族文化強省。
第七屆與前六屆相比有延伸和變化。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從1997年11月舉辦首屆,到后來的六屆,由原來的為建設民族文化大省,設立民族文化建設工程,確定的目標是為我省每個少數民族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歌曲、舞蹈和器樂藝術精品。十七年來,許許多多的編導和演員圍繞這個目標,深入生活,挖掘素材,選定主題,進行藝術加工,為打造各民族的代表作品,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仍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就不適應了,需要加以拓展,需要賦予更高目標和更新要求。
從2003年以來,在10余年的時間里,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蓬勃開展。我們在全省進行了廣泛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普查,對云南各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已有大致了解。目前,我省有各級人民政府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8590多項,作為重點保護的對象。這些保護名錄中,有將近二分之一(4000)的項目是與歌舞樂有關的內容。如此浩瀚、這么龐大的資源體系,如果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活動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結合起來,與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發(fā)展結合起來,這就賦予了該展演活動更重大的意義。如對繁榮云南文化事業(yè),提升民族文化自覺和自信,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wěn)定示范區(qū)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建設云南民族文化強省等發(fā)揮積極作用,這就不僅僅是原來意義上的推出一批民族文藝代表作,而是要和整個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相結合。我們現在做的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加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fā)展的內容,對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從第七屆開始,雖然仍是一脈相承,但目標和宗旨發(fā)生了變化,有了豐富和拓展。所以,希望大家認真理解和把握。第八屆歌舞樂展演將繼續(xù)堅持這一目標和宗旨。
二、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節(jié)目的總體要求
如何將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和其它文藝活動、文藝賽事的相區(qū)別,特別是展演節(jié)目的挖掘整理和創(chuàng)作編排,正確把握藝術加工的“度”。這個問題,如果在認識上不統一,不清晰,實際操作過程中就會產生偏差;掌握的標準不一致,推薦參演的節(jié)目就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
這里,我們要特別強調展演的節(jié)目是“民族民間歌舞樂”。這一定不是專業(yè)舞臺藝術的,一定不會是純藝術創(chuàng)作。它是一種群眾性的文藝活動,它存在于民間歷史悠久,屬于自娛自樂性質。所以,首先要把節(jié)目的“民間性”把握好。民族歌舞樂展演,提供的是一些比較好的素材,是存在于民間,服務于大眾的文藝節(jié)目。這些素材可以挖掘出來,進行適度的藝術加工,比原來更好聽更好看,參加全省性的集中展演,獲得表彰和獎勵。但目的還是為了讓這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節(jié)目再回到民間,回到群眾中,得到更好地推廣、普及和傳承。這是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和其他文藝展演賽事的性質區(qū)別,即提高與普及的不同。
關于藝術加工“度”的把握。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既然是“展演”,肯定就要相應的集中,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空間來展示節(jié)目。這樣,參演節(jié)目就脫離了原來的環(huán)境,離開了田間地頭或山林小道,來到劇場舞臺進行展示,已經不完全是自娛自樂了,而是要供觀眾欣賞,供評委鑒賞。既然來到舞臺上,就得有相應的藝術加工,符合舞臺藝術規(guī)律,如果沒有藝術加工,觀賞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我們制定的展演節(jié)目加工原則是“尊重原創(chuàng),適度加工”,就是在尊重原作品基本要素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藝術加工。這個適度,如何理解和把握,實際情況千差萬別,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能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南澗跳菜”的提煉、加工和編導做法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請大家注意,省文化廳和省民委在今年二月發(fā)出的《關于舉辦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通知》中第一條,對展演節(jié)目的六個具體要求是必須遵循的,這是參加展演節(jié)目評獎的基本條件。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
文化遺產是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即文物和民族傳統文化)兩大部分組成。物質與非物質是相對而言的。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是法定用語,但此概念可能很多人似懂非懂,未得要領。簡而言之,非物質文化遺產即民族傳統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包括實物、場所及特定區(qū)域)。
1、今年6月1日實施的《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有八種類型:如傳統口傳文學(語言、文字);傳統音樂、舞蹈、詩歌、戲劇、曲藝、雜技、美術、書法等;傳統手工技藝、醫(yī)藥和歷法等;傳統禮儀、節(jié)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游藝;集中反映各民族生產、生活的傳統民居建筑、服飾、器皿、用具等;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手稿、經卷、典籍等和譜牒、碑碣、楹聯等;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2、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區(qū)。云南省政府在2006年和2009年先后公布了兩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 217項省級保護名錄中有56項屬于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區(qū)。201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迪慶藏族自治州被文化部批準為國家級的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
民族傳統文化是各民族祖先在社會生產、社會生活實踐中的積累和結晶。民族,即中華民族,包括漢族在內的56個民族;文化,是一定的歷史階段、地域環(huán)境、不同族群的生存狀態(tài)、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綜合反映;傳統,是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而且總是處在繼續(xù)發(fā)展和不斷變化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持其原有風格和特征不變的前提下,需要不斷增強生機與活力,與時俱進,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創(chuàng)新發(fā)展。
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屬性,主要表現為精神層面,注重的是技能和流程;是無形的,看得見,聽得見卻摸不著;是動態(tài)的,處于變化發(fā)展之中;是活態(tài)的,與活著的人密切相關。如:建水紫陶、普洱茶、孔雀舞、阿細跳月、傣族潑水節(jié)、彝族火把節(jié)、大理三月街等等。
4、文化遺產的價值標準。文化遺產的內容豐富多彩,表現形式復雜多樣,不可避免地存在良莠混雜,精華與糟粕并存的現象。那些應該保護,那些不該保護?繼承弘揚什么,剔除揚棄什么?需要有科學統一的認定標準,這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是一個現實和重要的問題。確定文化遺產的三大價值標準:歷史、(文化)藝術、科學。
(1)歷史價值。指文化遺產是一定歷史時期人類活動的產物,是當時歷史的、具體的真實的實物見證,是歷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
(2)藝術價值。指文化遺產所體現出來的人類審美意識和藝術創(chuàng)造,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藝術傳統和風格特征,只有繼承和發(fā)展優(yōu)秀的藝術成果,才能保持文化藝術的永續(xù)不絕。
(3)科學價值。指文化遺產反映出的科學技術水平,代表了當時的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程度和能力。
以上是衡量文化遺產是否珍貴的三個基本價值標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均具此共性。
(4)現存價值。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性,要依附于特定的民族、群體、個體和特定的區(qū)域而存在,其核心是活著的“傳承人”,是活在現實的文化遺產。
四、回應大家提出的問題
1、第八屆展演可以有新的節(jié)目類型加入。因為民族傳統文化涵蓋的內容很多,傳統的音樂、舞蹈、雜技、體育、戲曲、曲藝、口傳文學等,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里面。今年的展演,如果各州市有戲曲類節(jié)目、說唱藝術節(jié)目想參演,只要是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較好的藝術欣賞性,都可以推薦上來。這作為一種嘗試,從本屆開始,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民族民間文藝展演的節(jié)目種類和范圍總是要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
2.關于節(jié)目申報時間的問題。往后推遲一個月,原來通知要求8月30號以前上報節(jié)目的音像資料和電子文檔,現在推遲到9月30日以前上報。上報視頻資料的要求不變。這是為了解各地展演節(jié)目準備情況,以便派出專家,有針對性對節(jié)目加工進行幫助和指導。
3.關于已獲獎新節(jié)目的參演問題。在前七屆展演中獲得過金獎的節(jié)目不得再參與第八屆的展演。沒有獲得過獎和只是銀獎、銅獎、優(yōu)秀獎的節(jié)目可以再參演。不提倡、不支持參加過其它專業(yè)文藝比賽的獲獎節(jié)目參與第八屆展演。
4.關于增加展演人數的問題。原來通知規(guī)定每個州市代表隊35人,我認為可以擴大到45人(總數800人以內)就是由展演組委會提供食宿安排。超出的人員費用自理。
可以告訴大家,很有可能今年的第八屆歌舞樂展演地點會選在臨滄舉辦。希望大家積極推薦好節(jié)目到神奇的臨滄秘境參加展演,我們將盡可能提供較好的吃、住和交通條件;舞臺舞美、燈光、音響將按統一標準提供給大家。
最后,非常感謝各位專家、各州(市)縣的領導、編導對這次活動的重視和支持,大家積極參加編導會,遵守會議安排,使編導會議順利進行。我們將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加強溝通、協調和聯系,共同努力,把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辦得更精彩,更上一層樓,推出更多更好的新作品和新傳承人,為弘揚各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作出新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