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兩個舞蹈節目,我很感動,特別是看現場演出,把我看得汗毛都豎起來了,很激動,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打歌”很純,很美,很純樸,“阿尺木刮”韻律獨特,舞臺展示有氣勢,風格性很強,有層次感,兩個節目都彰顯出了民間舞蹈的非凡魅力,它們分別榮獲全國“群星”獎金獎和全省歌、舞、樂展演的金獎,當之無愧!
為什么會成功,為什么會有那么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我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純粹的民間風格
有位藝術大師說過一句話:藝術中最不朽的是風格。我認為民間舞蹈的風格更為重要,舞蹈風格是靠韻律來體現。當然,還包括它的音樂、服飾、表現形式、地域特色和審美取向。
這兩個節目的編導,最可貴的一點就是,對我們優秀寶貴的文化遺產存有一種敬畏之心和強烈的保護意識,對我們老祖先祖祖輩輩、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舞蹈千百年來形成的民間風格,沒有輕易地去動它、去改變它或異化它,因為這些獨特的舞蹈韻律動作和節拍是我們現在想象不出來、編導不出來的,“打歌”里雙臂隨身甩動,蹬腿轉腿、跺腳轉身、拍手等等動作,那么古樸,那么優美,那么協調,那么有韻味!“阿尺木刮”里點頭送脖的動作那么獨特,韻律那么漂亮,模擬羊群的甩動羊角、轉身跳躍等動作那么生動、形象,那么鮮活,鄉土氣息那么濃郁。還有載歌載舞、自娛自樂的表現形式等等,我們的編導編得出來嗎?音樂家作得出來嗎?服裝設計師設計得出來嗎?所以,我們沒有任何權力去破壞它,只能老老實實,原汁原味,純之又純地把它們繼承和保留下來,并呈現在舞臺上。這兩個節目,由于風格的純樸,韻律的獨特,它的民族屬性也就很鮮明,“打歌”一看就是大理巍山的彝族,而不是紅河的、楚雄的;“阿尺木刮”一看就是迪慶的傈僳族,而不是保山的,紅河的。民間藝術風格與演員的表演也有很大關系,“打歌”、“阿尺木刮”的演員表演非常質樸、自然、親切,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民族情感的表達,真實感人,他們是用心在跳,用生命在舞。有些東西專業演員可以模仿動作,但韻味、情感卻是表達不出來、感覺不出來的。我參加了云南首屆新農村文藝會演的評委工作,那些農民演員的真實情感,深深打動了我,我曾經說過,看了業余的,就不想再看專業的,有的創作節目脫離生活的“根”,胡編亂造,嚴重脫離民族的“源”;有的專業演員在舞臺上擠眉弄眼、矯揉造作,使人看得肉麻。我們在舞臺上展演的時候,要堅持用當地自己的民族民間演員和藝人,像這兩個節目一樣,使之風格更為純粹。
現在,我們有很多節目,看不出它的民族屬性,不知道是哪個民族,有的編導就這樣,只要動作好看,管它什么民族都爭來為我所用,結果搞得不倫不類。比較典型的蒙族舞蹈表現摔跤手的動作,就是比較粗獷的晃肩行走的動作,現在藏族,彝族,傈僳族,佤族,景頗族等男性舞蹈中都出現過,只有溫柔的傣族沒用了。我認為這是一種對民族民間舞蹈不尊重、不負責的做法,我們一定要像這兩個舞蹈一樣,回歸到民族風格、民族屬性更為純粹的高度上來,才能展現出我們各民族民間舞蹈非凡的藝術魅力。
二、適度的藝術加工或巧妙的藝術處理
這兩個舞蹈在從廣場走向劇場,從田野走向舞臺,從民間走入殿堂的過程中,編導找到了一個結合點,就是在保留純粹的民間風格的基礎上,應用了一些藝術手段進行適當的藝術處理。比如,在舞臺調度、隊形變化、畫面構圖方面,“阿尺木刮”開場的畫面就設計得很漂亮,在舞臺右下角的坡形平臺上,層層疊疊站著一群女演員,定點演唱,舞臺上女演員們從各個位置邊走邊舞,陸續上場,然后分別到散狀的幾個點定點舞蹈,緊接著男演員又在這個舞蹈畫面中流動著穿梭出場,舞臺上顯得很豐滿,又很有層次感,山坡上有人唱歌,平地上有人舞蹈的傈僳人生活場景,舞蹈一開場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抓住了觀眾的心,引起了極大的興趣。
在藝術處理中,最大的一點就是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藝術”。這兩個舞蹈,在畫面的動與靜,節奏的快與慢,情緒的收與放,動作的強與弱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對比和比較,進行了巧妙的處理。最后的處理,坡臺上又原地舞起來,滿臺都在動,有較強的藝術沖擊力,開場與結束相呼應。還比如,“打歌”中,演員在歡快喜悅的舞蹈中,從各個角度逐步集中到舞臺中央,形成一堆園形,雙手相互搭肩,緩緩蹲下,靜止畫面,定格停頓,然后一個女演員從她們中間慢慢站起來,輕輕唱起了優美動聽的巍山民歌,抒發著內心的情感,其它演員隨著她一齊歌唱,這樣的處理,緊接著,出現一段節奏強烈,動作奔放熱烈、充滿激情的打歌,真是舒服極了,美極了,把這個舞蹈推向高潮結束!
“阿尺木刮”的藝術處理和對比性也很突出,開場時坡臺上的靜,舞臺上的動就是鮮明的對比,然后在整個舞蹈中有輕重緩解的對比。同樣的舞蹈動作,同樣的音樂旋律,不一樣的藝術處理,其中有兩段印象比較深刻,一段是輕聲的伴唱,輕柔的舞蹈;一段是音樂速度放慢,舞蹈幅度加大,體態從直身變為躺身,進一步強化了該舞蹈的動律特征和風格特色,從而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滿足觀眾的審美愉悅。
在運用一些藝術手段和藝術處理中,不管怎樣變化,編導始終把握住萬變不離其宗,它的風格沒有變,動作沒有變,韻律沒有變,音樂旋律沒有變,并從頭到尾貫穿始終,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結合點,編導要付出許多心血和聰明才智,同時也能體現出一個編導的藝術功力和民族文化底蘊。
三、令人振奮的民族精神實質
民間舞蹈的自娛性,是其精神本質所在。人們通過自娛自樂的民間舞蹈來宣泄情緒,表達情感,相互交流,傳承文化,展現生活。從中就體現了這個民族的品質,精神實質,感情力量,所以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這兩個舞蹈,讓本土的民族演員在舞臺上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抒發自己的民族情感,展示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所以演員本身就有一種自豪感,他們傳達給觀眾的除了審美愉悅外,就是這個民族的精神實質!成功的民族舞蹈,可以讓觀眾引起很多聯想,會想到這些居住在高寒山區的民族群眾,無論生活多么貧困、多么艱辛,他們都能積極面對,都能樂觀向上,都能和諧相處,團結奮進。他們充滿對未來美好生活想往與追求,他們擁有自己民族的精神財富,他們熱愛自己的民族,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自己的民族文化,充分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體現出一種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實質。
最后希望在座的編導 ,能從中受到啟發,在第七屆歌舞樂展演中,充分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展示你們的藝術才華,編排出更多更好的民間舞蹈,取得好成績。
文章:劉太平(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