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午夜精品|妻子的秘密韩国版|大果冻|91国高清视频|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在线|野战农村妇女一级A片|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妻子的秘密韩国|国产91深喉口爆在线观看|朋友的妈妈完整版,粉色视频APP在线观看,三级黄色高清视频,麻豆天天做天天爱爽a区,中文字幕第10页,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合作交流-歌舞樂展演

似水流年歌為證 一舞一樂總關情

日期:2015-01-08

      非遺中心①近來做了一件很給力的事情,就是把歷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內容做成了光碟和畫冊。難得清閑的日子,我信手選出一碟,聊做消遣。不知不覺竟沉醉其中,思緒也隨著跳動的音符、流淌的旋律飛向了遙遠神秘的大山深處......



山上金子樹,金子阿詩瑪,頭頂紅艷艷,手鐲響叮當,

花包身上背,披風肩上挎,藍色的衣服,黑色的褲子,

花樣的雙鞋,珠子當耳環(huán),身材苗又條,臉蛋月亮白,

只有不看處,無處不美麗,美麗阿詩瑪,美名天下?lián)P。②


      我永遠也忘不了第一次在石林撒尼寨子里聽撒尼人唱《阿詩瑪》時的感受。當大三弦響起,包著花包頭的“阿詩瑪”唱出第一個音符,我腦海中曾存有的所有歌聲瞬間黯然失色,身上每根汗毛都激動得豎立起來,似乎風也不吹了,云也靜止了,時光像黑白影片一下子退回到傳說中的年代。我不懂他們的語言,卻第一次體會到什么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也由此對民族民間藝術產生了深深的敬畏和由衷的喜愛。

   紅土高原山高谷深、河流縱橫的地形和溫潤舒適的氣候,為云南26個世居民族提供了繁衍生息又相對封閉獨立的生存環(huán)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族人民積累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它們植根于本民族生產生活之中,承載著先民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感悟,在民間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豐富多彩的歌舞樂活動,是民族文化最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載體。嘹亮酣暢的歌聲是山寨靜夜的花香,是蕩滌靈魂的良藥,是連接心與心的彩虹橋,記錄著流逝的歲月,遷徙的艱辛和生命的奇跡。

      在楚雄的彝家山寨里,古樸神秘的古歌“梅葛” 源遠流長。沒有文字記載,全靠能歌善舞的彝民周而復始的口唱、耳聽、心記傳承保留下來,歷經世代加工充實、梳理匯集,形成了一部篇幅宏大、演唱方式和內容相對固定的民族神話史詩。在高山野林里引吭高歌,那是粗獷嘹亮的“梅葛過山調”;節(jié)日聚會、婚喪嫁娶,要唱歌頌開天辟地、創(chuàng)世造物、成家立業(yè)的“老年梅葛”;青年男女情竇初開,“串姑娘房”唱出純真愛情的是“青年梅葛”;還有幽默順口的“娃娃梅葛”,凄婉憂傷的“梅葛離別調”等。彝族人民遵循這些特定的曲韻,憑著想象即興填詞演唱,“你是我的親人,我要說給你聽......”他們總愛深情地唱出這句開場白,繼而用潺潺的歌聲滋潤你的心田。

      到大山深處,扎根基層,拜民間藝人為師。——這是全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舉辦伊始就明確的方向。挖掘、整理、研究、加工、提升、創(chuàng)作......基層的文藝工作者把自己化成橋梁,讓藏在大山深處的民族民間歌舞樂走到了展演的舞臺,走向了更遠的未來。在第七屆歌舞樂展演上,取材于彝族“梅葛”的聲樂節(jié)目《“梅葛”唉嘎哩》一經演出,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評委。4位老年梅葛、4位青年梅葛和13位娃娃梅葛共同表演,老少同臺,連唱帶跳,把“梅葛”在民間口耳相傳的實情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感人至深。

      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之所以可以跨過17個年頭,成功舉辦八屆,且每一屆都驚喜連連、異彩紛呈,最根本的原因莫過于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如星河般燦爛深邃的民間藝術文化資源。歌舞樂展演最初以實現(xiàn)每個民族一歌、一曲、一樂的“三個一”為起點。事實上,26個民族又何止26種歌舞樂?經過多次普查,全省收集到的民族民間舞蹈有1255個,舞蹈套路7818套,舞曲6950首、民間舞蹈傳說547個,打擊樂471首、民歌1352首。更不要說浩如煙海的戲劇、曲藝、史詩傳說和民俗節(jié)日。八屆歌舞樂展演所展現(xiàn)的不過是全省民族民間藝術的冰山一角,還有太多的驚喜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太多寶藏需要我們去守護,太多美好盼著我們去傳承。




啊嗚依,今天是個吉祥的日子

我們祭天祭地敬祖先

蚩尤是我祖,長江是我源

千年遷徙苦,安身在南邊

風調雨又順,歲歲保平安③


      如果說聲如天籟的民族歌曲是沁人心脾的甘泉,那么熱情洋溢的民族舞蹈,就是點燃激情的熊熊火焰。苗族蘆笙舞《趕花山》質樸純真、編排緊湊,在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現(xiàn)場引發(fā)的掌聲、歡呼聲、贊美聲不絕于耳。趕花山,又叫踩花山,是苗族傳統(tǒng)的民族節(jié)日。節(jié)日當天,姑娘們盛裝趕來,佩戴著精工細作的銀首飾和刺繡飾品交相媲美。節(jié)日活動豐富多彩,斗牛、畫眉、吹蘆笙......尤數(shù)爬花桿最引人入勝。舞蹈《趕花山》恰到好處地對原有民間舞蹈做了提煉,在保持傳統(tǒng)涵義的同時,去掉了繁雜沉重的飾品,擴大了舞姿的舒展度、靈活度,將吹蘆笙、爬花桿和民族歌舞巧妙組合,使整部作品豐富了內容、提升了難度、提高了水平,產生了矯健有力、質樸醇厚又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捧回金獎也是實至名歸。

   傣族曾被稱為“擺夷”,意即“愛過節(jié)的民族”。無論是潑水節(jié)、開門節(jié)、關門節(jié)、國慶節(jié)還是三天一場、五天一次的“趕擺”,傣族人都要跳起柔美多姿的舞蹈,孔雀舞、鷺鷥舞、喜鵲舞、魚舞、象舞、馬鹿舞,熱愛自然的傣族人民模仿著這些精靈般的動物,伴隨著象腳鼓、铓鑼的節(jié)奏,舞出了心中的祝福和甜蜜的喜悅。學舞要有莊嚴的拜師儀式:一柄芭蕉、一包餅干、三朵花、三根香、一包煙整齊地擺在托盤里。在眾人的見證下,徒弟手持托盤跪拜師父。師父接過托盤,同意收你為徒,就要把畢生絕技傳授于你了。我們坐在臺下觀看舞蹈,哪里能體會舞者“晚有弟子傳芬芳”的愿望和舞蹈背后的這許多故事。細心的編導把師父授徒的情節(jié)加在了《馬鹿舞》的開端,對馬鹿舞教學中的舞蹈語匯——手語做了特寫,開場就激起了觀眾的欣賞趣味和探索欲望。又在情節(jié)上巧妙銜接,方才還是圍坐在一起聽師父講課的弟子們,眨眼間就變成了數(shù)匹可愛逗趣的馬鹿,師父自然成了馴鹿師,師徒共舞,節(jié)奏明快,讓人沉醉其中,回味無窮。

      原生態(tài)的表演往往含蓄著藝術的刻苦創(chuàng)造,藝術的成熟也就表現(xiàn)在這里,于純真中蘊含豐富。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強調民間藝術的原真,但并不怕拍掉民間素材身上的“泥土”,而是支持適度的加工和創(chuàng)新。這里的“度”非常重要,既不能把節(jié)目做成民俗活動的現(xiàn)場翻版,更不能隨意加工以至于面目全非。每屆編導會上,奮戰(zhàn)在一線的文藝工作者和省級、州市級的專家評委們都會齊聚一堂,交流心得、分享經驗、總結教訓,為下一屆展演制定新的標準。在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指引下,我們收獲了滿籃滿筐的甜蜜民間藝術瓜果。

      來過云南的人都知道,到了香格里拉,有藏族鍋莊舞迎接你;來到玉龍雪山,納西族的伙伴要拉你一起跳“熱美蹉”;甚至在鋪天蓋地的“廣場舞”領域,你也能看到各族的特色舞蹈,感受到云南獨具一格的“最炫民族風”。八屆歌舞樂展演積累的近500個優(yōu)秀作品,很大一批已成為本地區(qū)、本民族的招牌節(jié)目,廣泛應用在節(jié)日慶典、迎賓訪友、旅游宣傳等各個方面。比如彝族的《跳菜》,既在專業(yè)比賽中打敗了眾多對手,又將南澗的彝族打歌推向了市場。還有不少作品作為精加工原料被專業(yè)院團吸納,然后展示在大大小小的舞臺上,走出紅土高原,走向五湖四海。比如《云海豐碑》、《彩云南現(xiàn)》、《舞彩云》、《云嶺天籟》等節(jié)目,每一臺都是在充分吸收各民族歌舞樂藝術營養(yǎng)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推出,每一臺都拿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匯演的金獎。

      與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齊名的,是全省新劇(節(jié))目展演。新劇(節(jié))目展演更側重于鼓勵提高專業(yè)創(chuàng)作水平,而不是突出“民族民間”;參與者也多是專業(yè)院團、專業(yè)藝人,不像歌舞樂展演以縣上、鄉(xiāng)鎮(zhèn)上的基層藝術人員和民間藝人為主。相同點在于,二者都是由政府主導的,每兩年一屆的全省性大型文藝演出盛事(賽事)。這相輔相成的“雙軌”模式,在過去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堪稱助推云南民族藝術發(fā)展的兩大實招兒。



月亮升起了,銅鼓敲響了

彝家倮山寨,歌聲飛起了

唱起月亮歌,舞起撒蕎歌

舂碓歌更歡,銅鼓歌更樂

好似一幅畫,聽暖心窩窩④


      灰白的基調,繡著古老圖騰的圖案,配以特殊的帽子、項鏈、腰帶和項圈,彝族白倮人穿著他們素凈古樸又做工精致的傳統(tǒng)服飾登上了舞臺。領唱的是一位年長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其余七位老人領著五個花蕾般美麗的小姑娘,還有一人在一旁敲起銅鼓伴奏。燈光閃耀的舞臺讓他們感到有些緊張和拘束,眼睛都不知該看向何處。可是熟悉的銅鼓聲響起,他們的臉上立刻漾起了質樸的微笑,引吭高歌讓整個舞臺瞬間沉浸在溫情滿滿的“倮寨飛歌”之中。

      銅鼓是見證白倮人上千年歷史變遷的古老樂器,它是權力的象征、是驅邪祈福的神器。在文山州廣南縣古老的倮寨里,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人們都會身著盛裝聚在熊熊篝火旁、敲響銅鼓,通宵達旦舞蹈歡歌。銅鼓分公、母兩種,公鼓代表太陽,母鼓代表月亮,兩面銅鼓共同演奏可產生十二種不同的節(jié)奏,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份,因而銅鼓的演奏還蘊含著白倮人的歷法文化。伴隨著低沉渾厚的銅鼓聲,彝族白倮人用低沉延綿的歌聲歌頌月亮,歌唱生活。他們的歌聲不是唱給觀眾的,他們也不懂舞臺的藝術、表演的技巧,但厚重的歷史和祖先的智慧給了他們強烈的自信,流淌在他們的血液里,埋藏在內心深處,一經觸發(fā),便煥發(fā)出強大的震撼力、感染力,撼動人心。

      每次去探訪這些民間的非遺項目,總有一種眼角噙滿淚水的激情,總有一種不能忘懷的情愫。在香格里拉,不論身材多么臃腫的藏族漢子,都能跳出動作靈巧、熱情洋溢的鍋莊。在納西村寨,不論多么小娃娃都能比劃惟妙惟肖的東巴舞。在瑞麗文化館的簡陋窩棚里,國家級傳承人旺臘揮汗如雨,十幾年如一日教孩子們跳舞。窩棚壞了,自己花錢修修補補,孩子們來了,管吃管住悉心照顧。面對艱苦的條件,旺臘仍舊嘻嘻哈哈跟孩子們開著玩笑,樂觀地相信通過和自己這一輩民間藝人的努力,傣族的孔雀舞會一直欣欣向榮地傳承發(fā)展下去。孩子們沒有錢交學費,他就免費教;教室太窄了,他就把孩子們分成組,一組一組地教。他是孩子們最愛的“旺臘爺爺”,是村村寨寨公認的孔雀舞大師。他說:“我們小的時候哪里有什么教室,在田間也學、在水邊也學,只要想跳,哪里都可以。所以我不去悲觀,不管條件怎么樣,都還是要把我們傣族的舞蹈傳承下去。”在每一位民間藝人,每一位文藝工作者和非遺保護工作者的心目中,云南民族民間的歌、舞、樂早已不再是單純的休閑節(jié)目,而是高原大山的細語,是天地通幽的精靈,是令人敬畏的民族之魂,值得用一生去執(zhí)著守望。

      在云南,守護精神的家園、弘揚民族民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已經越來越成為每個民族的共識。云南省在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00年,云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率先頒布了我國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保護的第一個地方性法規(guī)——《云南省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保護條例》,并且明確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有計劃地組織集中展示民族民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展演及其他活動”。這一條例的頒布,給全省的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保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示范,也為2011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提供了諸多可供借鑒的寶貴經驗。2013年6月,《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取代了《云南省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隨之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當然,政府在在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再多也都是外在保障。就像有位專家所說,如果一個非遺項目連它所在的地區(qū)和民族都不想保護發(fā)展,那無論我們做什么都是徒勞。


結 語


      我正在看一本書,叫做《你不知道的舊社會》。林希先生在這本小書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九十多歲素未謀面的陳先生,是生活在上海的天津人,因為讀到了他寫老天津的書,經常給他打電話。一次突然在電話里給他唱起了天津的兒歌“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哭啼啼要媳婦兒”,令他深受感動,潸然淚下。民族民間的文化藝術就是我們帶在身邊的故鄉(xiāng),是民族的血脈,是祖先的智慧和精神!反觀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應該深思,保護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時不我待,任重而道遠!


注:①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②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聲樂節(jié)目《曼昂阿詩瑪》歌詞

   ③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舞蹈節(jié)目《趕花山》歌詞

   ④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倮寨飛歌》歌詞


文章:李艾玲(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