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廣場那邊看演出,有好多少數民族!”
12月12日上午,帶著好奇,玉溪市春和鎮劉總旗社區的居民們呼朋引伴來到劉總旗社區鄉村大舞臺,原來是云南省第十屆民間歌舞樂展演的下鄉演出進了社區。云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在活動現場和當地群眾一起觀看演出。
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德聰(左一)觀看演出
140多位朋友來看歌舞樂表演
上午9點50分,雖然離開演出開始還有10分鐘,但劉總旗社區鄉村大舞臺前的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買菜的,遛娃的,散步的,曬太陽的都被穿著各色民族服裝的演員們吸引了過來。
在臺下,來自昭通嗩吶表演隊搶眼的大嗩吶吸引了眾多目光,圍觀的群眾不僅拿出手機拍照,還時不時走上前的問上幾句。對歌舞樂展演的演出隊伍和節目,劉總旗社區的居民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記者發現,臺下有一支隊伍很吸睛,在演出開始前他們就搬著小板凳整齊地坐在舞臺左下角,這是來自劉總旗社區幼兒園140多位小朋友。開場節目《烏蒙孤魂》鼓聲剛想起,小朋友們情不自禁和著鼓聲的節奏鼓掌,而看到臺上演員跳舞時,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揮動起小手,有的還跟著節奏搖晃著小腦袋,真是超級“萌萌噠”。劉總旗社區幼兒園副園長表示,此次演出有這么多少數民族匯集在一起表演很是難得,組織小朋友觀看,能大大拓展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從小就培養起對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珍惜與熱愛。
創新類舞蹈《烏蒙古魂》-昭通市代表
臺下可愛的小朋友觀眾
省級傳承人黃飛給小朋友們演唱山歌
傳承人霸氣回應:上臺從來不緊張
此次下鄉展演的節目十分豐富,昭通市、大理州、普洱市、曲靖市、保山市、西雙版納州、麗江市、德宏州的演出隊伍都帶來了他們的拿手絕活,不管是傳統類還是創新類的節目都十分好看,16個節目收獲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觀眾李大媽告訴記者,她聽曲靖富源水族《連妹調》聽得如癡如醉,整個演出雖然沒有樂器配樂,但臺上的吟唱猶如天籟直抵人心。還有觀眾表示,沒有想到云南少數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如此豐富,真是長了見識。
傳統聲樂類《連妹調》-曲靖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鳳羽霸王鞭》-大理州代表
創新類舞蹈《馬幫》-普洱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阿塔嗲》-保山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織踏織》-德宏州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力格高》-大理州代表隊
傳統類舞蹈《度》-曲靖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山花》-西雙版納州代表隊
創新類聲樂《基諾情歌》-西雙版納州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火塘戀歌》-麗江市代表隊
傳統類器樂《苗族大嗩吶》-昭通市代表隊
創新類聲樂蹈《輕兄挨》-普洱市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熱美磋》-麗江市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阿蒙尼.剁》-德宏州代表隊
下鄉演出受到劉總旗社區的居民的肯定,讓參與演出的演員們感到十分欣慰,使他們對自己的表演是更加充滿了信心。來自曲靖富源縣古敢鄉的水族民間音樂傳承人查應瓊對唱“調子”得心應手,張口就來。她說,生活中,她干活時唱,清閑時也唱,一唱就唱了40多年,唱調子對她來說就像吃飯一樣平常。查應瓊以前的表演大多在田間地頭,此次前來參加全省的歌舞樂展演是她迄今登上的最大的舞臺,問及此次登臺時會不會緊張,查應瓊自信地表示:“我從來不會緊張,調子從心里唱出來,上臺和田間地頭感覺是一樣的。”
臺下表演《大嗩吶》
演出現場人山人海
文字:楊國勤(中國文化報)
圖片:馬秀娟(云南省非遺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