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是個萬里無云的好日子,我們《納西族熱美蹉》的演員一行16人,按照約定,8點鐘就準時來到電影城集中乘車。一來到車旁,熱情的司機先生就投來一個和善的微笑,使我的心情格外舒暢,同行的還有來自寧蒗的演員們。我們將代表麗江市參加12月11日至16日在玉溪舉行的云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這次展演以“展示民族藝術風采 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由省文化廳、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玉溪市文化廣播電視局、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承辦。
我參演的節(jié)目《納西族熱美蹉》又叫“哦仁仁”,“仁仁蹉”,是流傳在麗江納西族地區(qū)的一種原始歌舞。該節(jié)目是經(jīng)過深入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把玉龍縣寶山鄉(xiāng)《拉伯熱美》,大具鄉(xiāng)《栽秧熱美》和古城區(qū)大東鄉(xiāng)《放牧熱美》串連在一起組合而成的。在不改變原生態(tài)歌舞粗獷、豪放等特點的基礎上,對唱腔、舞步方面略加改動。歌詞大意如下: 一
我仁三句后,來跳我仁仁,
玉龍山腳下,泉水涓涓流,
地肥水又美,生活多幸福。
二
美麗麗江壩,玉龍山聳立,
白雪皚皚呀!云繞山麓間,
一團團白云,就像是羊群,
成群的羊兒,跑向深山谷,
向往青草地,口哨引羊群,
鹽泉味道醇,大伙來聚攏。
三
三月育秧苗,
秧苗水來育,
五月栽秧忙,
田肥糧滿倉,
新谷收千擔。
傳統(tǒng)類聲樂《熱美磋》-麗江市代表隊
傳統(tǒng)類聲樂《火塘戀歌》-麗江市代表隊
大家一路南行,在楚雄高速服務區(qū)用過簡單的午餐后,傍晚6點30分到達下榻的玉溪市中玉酒店。酒店門口“熱烈歡迎參加云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演職人員”一行大字格外醒目。簡單漱洗一下,吃了酒店自助晚餐后,我們于7點30分乘車前往聶耳大劇院觀看云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開幕式暨文藝演出《秘境云南》。聶耳大劇院緊鄰玉溪市聶耳文化廣場,是玉溪市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國際性藝術交流活動、公益性藝術普及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玉溪市委全會、玉溪市“兩會”等大型會務服務的標志性文化基礎設施。夜幕下的大劇院金碧輝煌,進了大門,各州市代表隊的展演節(jié)目簡介已放置在大廳醒目位置。來到觀眾廳,放眼向舞臺望去,頓時被壯觀的舞臺布置和專業(yè)的演出設備震撼了,想到即將要在這里把麗江獨特的歌舞獻給來自全省的代表和玉溪人民,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晚8點整,開幕式正式開始,云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濤致開幕辭,玉溪市委書記羅應光宣布歌舞樂展演開幕,玉溪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德華致歡迎辭。開幕式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正洪主持。儀式結束后,文藝演出《秘境云南》正式開始。
演出以云南獨有的特色民族民間打擊樂為主,創(chuàng)新性地將云南獨一無二的民族民間器樂演奏及原生態(tài)民族歌舞融合為一體。由《林子》《寨子》《街子》《日子》四個篇章組成,小鳥笛、布谷筒、竹管琴、竹排琴、竹鼓、竹馬鞍、木鼓、竹豎笛、小竹筒......各種樂器輪番上陣,演繹出大自然神奇的聲響。身穿玉溪傣族筒裙的美少女用直巴烏獨奏把觀眾帶到傣家山寨,整個寨子沉浸在口弦,竹豎笛,竹獨弦琴演奏的美妙音符中。一群壯族小姑娘,團結協(xié)作用靈巧的雙手編織著一個曬谷用的大簸箕,分明是在編織美好生活和對新時代的向往。不一會,在大山深處又響起一聲聲清脆的悶笛,原來是傈僳族寨子里要舉行婚禮了,伴娘們圍著即將出嫁的新娘唱起祝婚歌,新郎上場了,兩個人背靠背彈起心愛的口弦,互訴衷腸,輕哼著只有他們才聽懂的情歌……佤族姑娘跳起了甩發(fā)舞,傣家姑娘背起了小秧籮,在納西東巴唱誦聲,馬嘯聲,女人的吟唱聲中,一群行走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帶著觀眾仿佛回到遙遠的時代。戰(zhàn)鼓擂起,整齊而激昂的擂鼓聲,吹響了本屆歌舞樂展演勝利開幕、云南26個民族團結奮進的號角,令人心情無比振奮。根據(jù)組委會安排,我們麗江代表隊的展演節(jié)目將在12月14日晚上進行。期間,組委會還特別安排各州市代表隊到社區(qū)進行下鄉(xiāng)演出。我和所有參加演出的人員一樣,內(nèi)心充滿期待,希望我們的節(jié)目能夠得到觀眾和評委們的認可,也希望我們麗江的熱美蹉能給更多人帶去歡樂和吉祥。
文字:木誠(麗江市代表隊)
圖片:馬秀娟(云南省非遺中心)秦之宇(古城區(qū)文化館)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