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初冬的玉溪依然陽光四射,在這里來自全省的民族民間傳承人和民間藝人,身著炫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唱著歌、跳著舞歡聚在今晚的聶耳大劇院,共赴一場震撼的民族民間歌舞文化盛宴。現場有來自西雙版納州、德宏州、怒江州、迪慶州、臨滄市、麗江市的六個代表隊,為觀眾獻上《基諾情歌》、《織踏織》、《怒蘇·嘎》、《尼西情舞》、《趕馬調·趕馬阿哥要出門》、《熱美蹉》等19個異彩紛呈的歌舞樂節目。
當晚聶耳大劇院人頭攢動,全場座無虛席,演出在掌聲、吶喊聲中激情開啟。一首西雙版納代表隊的《基諾情歌》緩緩在耳邊響起,它柔情似水的聲音感染打動著每一位觀眾,喚起了大家甜蜜的回憶。《基諾情歌》是創新類節目,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和聲伴奏,使得曲調更加悠揚,歌曲表現更為豐富;《基諾情歌》是眾多基諾古歌中的一首,講述了男女青年圍火堆、坐條凳,卿卿我我戀愛時的情景,舞蹈的意境正如歌詞中所詮釋的一樣唯美。
創新類聲樂《基諾情歌》 西雙版納州代表隊
彈起琵琶足有音、踏起腳板心飛揚、山水相依樂無窮、阿哥阿妹跳嘎來,來自怒江州代表隊的傳統類舞蹈《怒蘇·嘎》此刻浮現在我們面前?!芭K”是怒族的自稱,“嘎”是怒族語,其漢語就是“跳”?!杜K·嘎》就是怒族跳的舞蹈。這種無伴奏節奏感強烈的部族群舞多在婚嫁、喜慶及新房落成等場合聞琴聲相約、聚集而舞、揮灑自如,其直樸、粗獷、熱情奔放都呈現出強烈的動感與韻律,堪稱怒江大峽谷的“東方踢踏舞”。
傳統類舞蹈《怒蘇·嘎》怒江州代表隊
精彩節目還在繼續,全場觀眾此時此刻已經陶醉在這場音樂舞蹈盛會之中。德宏景頗族舞蹈《織踏織》通過創新的手法展現了老小傳承景頗織錦手藝,心思靈敏的景頗女孩們巧妙的雙手編織出一幅幅景頗族獨特的圖紋,編織出景頗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創景;迪慶雪之子組合演唱的《豐收的喜悅》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歡快、地域特點鮮明、民族特點濃郁、藏族風格突出,聲調純凈高亢,唱出了藏族人民分享豐收的喜悅,被現場觀眾認為天籟之音;麗江市《弘貨瓦則》樂曲時而火熱奔放、激情洋溢、明快流暢,表現出彝族人民在火把節時喜慶豐收,載歌載舞的歡樂場景。時而又悠揚婉轉,表現了彝族青年思念遠方戀人的思想情感;臨滄市《趕馬調》是流行于茶馬古道的山歌,它反應了茶馬古道上趕馬人的酸、甜、苦、辣。正如歌中所唱,“豌豆開花四伸藤、趕馬阿哥要出門、綠葉墊床天當被、就地挖個洗臉盆”。山歌表現了對思念妻兒的爛漫情懷。
創新類舞蹈《織踏織》德宏州代表隊
創新類聲樂《豐收的喜悅》 迪慶州代表隊
傳統類器樂《弘貨瓦則》 麗江市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趕馬調·趕馬阿哥要出門》臨滄市代表隊
傳統類器樂《吉祥的日子》西雙版納州代表隊
傳統類舞蹈《尼西情舞》迪慶州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山花》西雙版納州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熱美蹉》麗江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啊蒙尼·剁》 德宏州代表隊
創新類聲樂《啊!怒江傈僳》 怒江州代表隊
傳統類器樂《崗拉梅朵》 迪慶州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陶趣》 臨滄市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木占》 德宏州代表隊
創新類器樂《怒族兒女歡樂多》 怒江州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放豬調》 臨滄市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火塘戀歌》 麗江市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迪慶藏族禮賓歌舞“仁僥”》 迪慶州代表隊
舞蹈演出激情四射,引得臺下的觀眾一片歡呼,全場的觀眾不時激動的拿起手機,盡情記錄著這場美輪美奐的演出。現場還有兩個小女孩也不自覺地跟著歌舞樂的節奏舞動起來,看起來十分可愛。時間過得很快,當演出接近尾聲,觀眾意猶未盡,今晚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撰文: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
圖片:阮坤瑾 馬秀娟 吳昭紅(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