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民族藝術風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12月15日晚,云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頒獎晚會在玉溪市聶耳大劇院舉行,這標志著歷時5天的展演活動圓滿落幕。本屆展演共產生了“彩云獎”金獎10個,銀獎12個,銅獎19個,優秀獎22個,并從中產生了5個傳承獎,共有12支代表隊獲得組織獎,4支代表隊獲得優秀組織獎。
頒獎晚會由展演組委會副主任、省文化廳副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主持,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正洪致閉幕辭。中共玉溪市委常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田川,玉溪市人大副主任葉本功,玉溪市政協副主席汪燕平等領導出席閉幕式并為獲獎代表隊頒獎。
云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主持展演閉幕式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正洪致閉幕辭
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正洪在閉幕辭中指出,本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是一次堅守中華立場、堅定文化自信的民族文化盛會。展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牢牢把握傳承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原則,傳承經典,與時俱進。參演節目均來源于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風情濃郁,民間氣息充沛,鐫刻著滄桑深厚的民族記憶,流淌著一脈相承的民族血液,既薈萃了我省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傳承保護工作的豐碩成果,又賦予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印記,極大激發了蘊藏在各族群眾中的文化創造活力,為我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注入新的動力。本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是一次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親相惜的民族團結盛會。各民族兄弟姐妹歡聚玉溪,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團結、友好、和諧的氛圍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展示了全省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時代風貌,奏響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旋律,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集聚民族團結正能量發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本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是一次踐行群眾路線、分享美好生活的群眾共享盛會。展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將社會效益和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精心打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參演節目,拓寬觀眾欣賞、參與、共享的平臺,使全省各族群眾共同體驗多樣的民族文化與情感,共同分享新時代賦予民族文藝的豐收與喜悅。同時,展演繼續堅持文化下鄉和文化反哺的優良傳統,組織部分優秀節目深入基層開展演出,努力滿足基層群眾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真正將群眾性文藝路線落到了實處。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和民族文化強省建設,繁榮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正逢難得的歷史機遇。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民族民間歌舞樂精品打造的力度,進一步繁榮發展我省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開創民族文化事業新局面。
傳統類器樂《呀此哏塞》大理州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力格高》大理州代表隊
傳統類舞蹈《跳左腳》 楚雄州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織踏織》德宏州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放豬調》臨滄市代表
創新類舞蹈《烏蒙鼓魂》昭通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幸福的日子》 紅河州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連妹調》 曲靖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阿塔 diá》 保山市代表隊
創新類聲樂《切嘮賽嘮慶賽》 昆明市代表隊
傳統類舞蹈《尼西情舞》 迪慶州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山花》 西雙版納州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熱美蹉》 麗江市代表隊
創新類器樂《怒族兒女歡樂多》 怒江州代表隊
傳統類聲樂《牡帕密帕·山谷的回聲》 普洱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馬幫》 普洱市代表隊
創新類舞蹈《琴兒聲聲·鼓生生》 玉溪市代表隊
創新類聲樂《趕花街》 文山州代表
創新類舞蹈《紙馬謠》 文山州代表隊
獲得金獎
獲得銀獎
獲得銅獎
獲得優秀獎
獲得傳承獎
獲得優秀組織獎
獲得組織獎
參加閉幕式的領導與演職人員合影
據了解,本屆展演在5天的激烈角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來自全省16個州市的1000多名演職人員參加了63個節目的展演,最終由“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相關委員組成評獎委員會,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在比賽監審組的監督下,采取評委打分與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從思想性、藝術性、傳承性三個層面分別對參演的所有節目進行綜合評價。
頒獎晚會結束后,與會嘉賓和觀眾一起觀看了從參演代表隊中精心挑選了19個節目組成名為《不忘初心 守住根脈》的閉幕式頒獎晚會,讓大家再一次重溫展演中的優秀節目和精彩瞬間。
文字:高焰(云南省非遺中心)
圖片:阮坤瑾 吳昭紅 馬秀娟(云南省非遺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