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云南省第十一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閉幕晚會在大理州群眾藝術館劇場精彩呈現。金銀銅獎、傳承獎和優秀組織獎在晚會隆重揭曉,9位評委從來自16個州市18個民族的69個節目中共評選出“云南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彩云獎”金獎10個、銀獎12個、銅獎18個及優秀獎29個,另評選出傳承獎5個、組織獎12個和優秀組織獎4個。歷時5天的歌舞樂饕餮盛宴圓滿落幕。
本屆歌舞樂展演共有10個節目獲得“彩云獎”金獎,分別是昭通市傳統類聲樂《則》、普洱市傳統類舞蹈《跳笙》、西雙版納州傳統類器樂《鬧婚調》、大理州傳統類聲樂《二里半腔》和傳統類舞蹈《巍山打歌》、昭通市創新類聲樂《嘿!玖啦》、昆明市創新類聲樂《白鷺飛來》、玉溪市創新類舞蹈《荷田風韻》、臨滄市創新類舞蹈《淶階恩賽·女創拳》和大理州創新類器樂《開秧門》;曲靖市傳統類聲樂《祭柏神》、德宏州創新類聲樂《今天好時光》、保山市傳統類舞蹈《尋跡鈸魂》、迪慶州傳統類舞蹈《阿卡巴拉》、文山州代表隊創新類聲樂《吩芮?洛》等12個節目獲得銀獎;紅河州創新類舞蹈《背》、楚雄州傳統類聲樂《初三,十三,二十三》、怒江州傳統類聲樂《開益》、麗江市創新類聲樂《阿卡巴拉》等18個節目獲得銅獎;文山州傳統類聲樂《回家》等29個節目獲得優秀獎。同時,楚雄州傳統類舞蹈《琴聲悠悠·彝娃樂》、紅河州傳統類聲樂《哭嫁》、西雙版納州傳統類聲樂《歌唱新中國》、保山市傳統類舞蹈《箐雞擺尾》、怒江州傳統類器樂《民族團結頌》5個節目獲得傳承獎;昭通市、曲靖市、大理州、迪慶州4個代表隊獲得優秀組織獎,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等12個代表隊獲得組織獎。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 楊德聰,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正洪,原云南省文化廳巡視員、展演評委會主任趙自莊,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彭斌,大理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洪云龍,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州公安局局長余其能等領導出席閉幕式并為獲獎代表隊頒獎。頒獎晚會由楊德聰副廳長主持。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主持閉幕式
李正洪副主任代表組委會致閉幕辭。他認為,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大理州人民政府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承辦的云南省第十一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是一個堅守中華立場、堅定文化自信的民族文化盛會,是一個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親相惜的民族團結盛會,是一個踐行群眾路線、分享美好生活的群眾共享盛會。同時,他代表組委會要求全省廣大民族文化工作者要以展演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進一步拓寬民族民間文藝精品扶持發展渠道,進一步繁榮我省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開創民族文化事業新局面,把云南早日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正洪同志致閉幕詞
閉幕儀式后,16個州市代表隊的24個優秀節目在閉幕晚會上精彩呈現。整臺晚會異彩紛呈,完整地呈現了各地參演的優秀歌舞樂節目,傳統類節目較好地傳承了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創新類節目在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了適度的創作,是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體現,文化自信得到較好彰顯和弘揚。節目具有明顯的地域風格和民族特色,大理、楚雄、麗江、怒江和迪慶等地節目具有山的氣質,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舞蹈動作剛勁有力,節奏感強;德宏、普洱、文山、西雙版納等地節目具有水的靈性,音樂婉轉柔美,舞蹈多姿輕盈,樂器明亮清脆;昆明、玉溪、曲靖等地節目恢弘大氣、畫面唯美,綜合多種藝術形式完美呈現于舞臺;保山、臨滄、昭通和紅河等地節目兼容并蓄,充分挖掘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真實性、包容性和創新性。
大理州代表隊創新類器樂《開秧門》
曲靖市代表隊傳統類舞蹈《走老丑》
昆明市代表隊傳統類器樂《樂樂呀》
昭通市代表隊創新類舞蹈《走在幸福的路上》
臨滄市代表隊創新類聲樂《俐侎阿朵》
西雙版納州代表隊傳統類聲樂《玎聲傳情》
臨滄市代表隊創新類舞蹈《淶階恩賽·女創拳》
楚雄州代表隊傳統類聲樂《初三,十三,二十三》
保山市代表隊傳統類舞蹈《尋跡鈸魂》
玉溪市代表隊創新類舞蹈《荷田風韻》
昭通市代表隊創新類聲樂《嘿!玖啦》
德宏州代表隊創新類舞蹈《牛鈴聲聲》
普洱市代表隊創新類聲樂《見面調》
玉溪市代表隊創新類舞蹈《諾諾.踩》
麗江市代表隊傳統類聲樂《婚俗歌》
普洱市代表隊傳統類舞蹈《跳笙》
昆明市代表隊創新類聲樂《白鷺歸來》
大理州代表隊創新類舞蹈《吹腔樂》
迪慶州代表隊創新類聲樂《尼西情哥》
文山州代表隊創新類舞蹈《幸福水》
德宏州代表隊創新類聲樂《勒尺小調》
紅河州代表隊創新類舞蹈《背》
大理州代表隊傳統類舞蹈《巍山打歌》
迪慶州代表隊傳統類舞蹈《阿卡巴拉》
在11月20日下午組織的編導座談會上,殷海濤、吳學源、廖大昆、曹天明、吳思明、黃波等評委代表還分別對本屆展演的歌舞樂節目進行了較為詳實的點評,并對部分代表團編導的提問進行了答疑解惑。專家們提出本屆展演的一些共性問題,希望今后加以改進。一是部分展演節目過于創新,失去了傳統性,沒有很好地體現非遺保護和傳承的主旨。二是部分節目思想內涵挖掘不足,有些編導沒有深入生活和走到人民群眾中去。三是創作手法不夠多樣,今后要應用多種表現手法,把節目本身具有的深刻內涵完美呈現和深入詮釋給廣大觀眾。
獲獎者代表合影留念
優秀組織獎
組織獎
演職人員與領導合影留念
文字:杜彬(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圖片:馬秀娟 吳昭紅(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