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第二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校園”活動閉幕式暨《云南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傳承》課程匯報在該學院209教室舉行。蒞臨閉幕式匯報演出的領導有云南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小明教授、云南藝術學院副院長潘紅教授、舞蹈學院院長朱紅教授、舞蹈學院黨總支書記鄭發早副教授、教務處何少虎副處長、舞蹈學院副院長徐梅副教授以及舞蹈學院各系主任、負責人。
儀式由徐梅副院長主持。朱紅院長作致辭,并介紹了本次活動的意義與目標,她說:“舞蹈學院在成立此門課程之前,已經邀請過多位民間藝人進課堂進行授課,為這門課程最終的開設奠定了基礎,今后我們將繼續為把《云南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傳承》課程推向具有云南特色教育的精品課程做努力和奮斗。”云南藝術學院“非遺進校園”活動的發起者和主要負責領導潘紅教授,對舞蹈學院開展的活動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希望舞蹈學院繼續發揮優勢,深入教學研究傳承民族舞蹈文化。
舞蹈學院徐梅副院長主持閉幕式
舞蹈學院朱紅院長致辭
云南藝術學院潘紅副院長講話
經過一周42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們在自己的程度上掌握了藝人老師豐富的授課內容,同時也有了不少的收獲。本次匯報內容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由施萬恒老師教授,09、10級研究生與08級編導班一同表演的《煙盒舞》中的典型代表性動作:“正弦”(三步弦、母弦),“雜弦”——“親哥尼阿妹”、“小輕重”,合腳舞——《心肝尼阿妹》,技巧動作——“螞蟻走路”、“蜻蜓點水”、“猴子耍磨秋”、“鴿子渡食”、“蝦蚆蟲扭腰”、“老鷹吃小魚”、“斗雞”等既風趣又有一定技術難度的動作。二是由李碧清老師教授,09級編導班和藝術教育系表演的傈僳族舞蹈《阿尺木刮》中的《阿尺木刮》和《羊情舞》兩個主要舞段以及《阿尺木刮》獨特的模仿山羊的聲音的唱腔。
匯報中,藝人老師與同學們一同舞蹈歌唱,或是老師單獨表演自己的拿手絕活。施萬恒老師的一曲即興《祝酒歌》表達出了藝人老師對學校與同學的祝福與喜愛,一曲海菜腔的“引子”使現場的所有人都陶醉在那優美的曲調中;李碧清老師的《情歌》與《十五的月亮》帶來了遙遠的傈僳族的深切祝福;我院學生與李碧清老師的精彩對唱更是將匯報推向高潮。最后,課程匯報在所有學生一同參與到《阿尺木刮》的表演中結束。伴隨著藝人老師與學生的歌聲與踏地為節的舞步聲,此次《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與文化傳承》課程也落下了帷幕。
匯報結束后,云南藝術學院副院李小明教授做了總結性講話,并對我們今后更好地開展此門課程做出了重要指示和要求,并對學生的匯報表演做出了精彩的點評,給予了很大的鼓勵。對于此次傳承人授課活動,我們對藝人的授課進行了全程的記錄,整理后將作為資料保存,為我們今后完善和豐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與文化傳承》課程做了基礎性的鋪墊。
云南藝術學院李小明副院長講話
全體領導、老師、老藝人與同學合影
文章、圖片:保奕帆(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