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文化部、教育部主辦,浙江師范大學承辦的第四期、第五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云南培訓班正式開班,來自云南“建水紫陶”和“劍川木雕”的104名學員,將在浙江師范大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培訓學習。浙江師范大學副校長樓世洲、浙江省非遺處處長胡雁、云南省非遺處副處長董艷玲等領導出席開班儀式并講話。文化創意與傳播黨總支書記楊競紅主持會議。
樓世洲副校長首先對遠道而來的領導以及學員表達了熱烈的歡迎。他表示,我校在前三期培訓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這次云南培訓班對于師大而言,既是信任又是挑戰,我校將重視兩地差異,在交融中創新。
浙江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胡雁對我校前三期的非遺傳承人培訓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浙江師范大學是全國首批非遺傳承人群培訓力量,為全省各單位做好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工作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為我省非遺傳承人培訓工作帶來了美譽和良好的社會反響。
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副處長董艷玲對浙江省文化廳和我校承擔云南非遺傳承人群培訓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她指出,本次培訓班是針對云南省現存非遺情況的訂單式教學,希望學員們在一個月的學習中能夠做到:提高認識,端正態度、珍惜機會、遵守紀律、學以致用、收到成效。
楊競紅書記對在交通等不可抗力因素下仍以飽滿的熱情、優良的紀律作風迎接培訓任務的學員表達了高度的贊揚。她表示,培訓團隊將盡心盡力做好教學、組織、管理、服務等工作,并期待學員們在結業作品展上的優秀表現。
本次培訓邀請了多位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以及創意設計專業人員為學員授課。培訓以集中授課與小組研討相結合,名家講座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與實地考察相結合,作品導向與成果檢驗相結合,通過多樣化的培訓課程設置,提高傳承人群的文化素養、審美能力和傳承水平。
供稿:浙江師范大學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