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017年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計劃︱浙江師范大學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班組織學員赴浙江省博物館觀摩考察。此次觀摩考察是培訓課程大綱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實地考察使云南學員對浙江歷史、民俗文化有一個大致了解,通過不同文化的碰撞為學員以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靈感,積累素材。
圖1 學員合影
根據行程計劃,本次觀摩考察主要安排在武林館區(qū)。一進入館區(qū),學員們便奔赴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展區(qū)——越地長歌。學員汪開榮表示,“我們到一個新地方首先去的就是博物館,了解當地文化,尋找地方文化特色。”當來到龍窯展位時,一件件出土的精美瓷器,讓學員紛紛驚嘆于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與聰明智慧。一學員說“雖然我們做的是不同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個手藝人,有些東西是能相通的,我們還是能從器件的造型、紋理等方面體會到制作者的用心良苦。”精致而大氣,內斂而富有張力的古越文化使學員時時駐足品評,流連忘返。
圖2 精美的瓷器展
最吸引學員的,同時也是和此次觀摩考察主題最為切合的莫過于“意匠生輝——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浙江民間造型藝術”展區(qū)。東陽木雕、青田石雕、黃巖翻簧竹雕等民間工藝精品,那些凝聚在“紛繁多樣中的秩序感”久久地吸引著學員的目光。
圖3 學員認真觀賞雕刻作品
學員范木昌說,“我們可以借鑒這些雕刻藝術的構圖方式、藝術造型、層次構造、平面設計等,將這些東西運用到銀器鍛制中為我所用,肯定會有很好的效果”。汪開榮說,“將相機內存照滿,手機電量用光,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創(chuàng)作的素材,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創(chuàng)意的來源,來到這里很有意義。”
圖4 學員認真拍照留存資料
隨后,學員們依次參觀了博物館其他展區(qū):領略了“非凡的心聲”,感受穿越千年的中國古琴;重溫“錢江潮”,緬懷革命先輩的壯懷激烈;置身“十里紅妝”,體會煙雨迷離的寧紹水鄉(xiāng)的喜慶婚俗。
圖5 學員感受“非凡的心聲”
圖6 學員在革命歷史紀念展區(qū)
圖7 “十里紅妝”展區(qū)
參觀結束,學員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仿佛仍置身于方才五彩繽紛的文化世界之中,回味無窮。每一次經歷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學員們也定能通過此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兼收并蓄、觸類旁通,將今日所觀所感運用到以后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來源:轉載自公眾號浙師文傳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