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鶴慶縣的新華村,有一個做藏式酥油燈十分有名的手工藝人。經(jīng)他手打制的酥油燈不計其數(shù),新華社還曾全程直播他家作坊的工作流程。這位年紀不到四十歲的白族手工技藝大師,名字叫寸光偉,從藝已有二十五年。
寸光偉所在的新華村有著悠久的貴金屬加工、制作歷史。據(jù)《鶴慶縣志》記載,在唐代南詔國時期就有新華村人從事金、銀、銅器手工加工工藝?,F(xiàn)在鶴慶婦孺皆知的“小錘敲過一千年”,正是這一歷史記載的鮮明寫照。寸光偉的父親正是靠著手上的一把小錘養(yǎng)活了他們兄妹五個,他的哥哥姐姐長大后也都承繼了父親的手工技藝。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寸光偉八九歲的時候就能幫著家里做點簡單的活計,從小就喜歡上了這種敲敲打打的生活,初中畢業(yè),就開始跟著大哥正式學習手藝。
在2000年以前,絕大多數(shù)新華手藝人都是挑著擔子在外面“討生活”,靠給人打制金屬器物掙取一些加工費。不像現(xiàn)在的坐館授徒,那時候師父都是直接把徒弟帶出去,一邊干活,一邊學藝,寸光偉的手藝也正是一次次的“在路上”學會的。寸光偉跟著大哥跑遍了云南個舊、四川甘孜的大小村寨,白天承接業(yè)務,晚上練習、加工。由于有著深厚的“家學”功底,僅用了兩年,寸光偉便能獨立加工完成家常日用器具。1994年,17歲的寸光偉進入拉薩,追尋先輩手藝人走過的道路。
“我的技法提升主要是在拉薩完成的。宗教信仰對藏民的影響真是太大了,人們對宗教的虔誠時時感染著我,在器具打制方面我就要把這種虔誠體現(xiàn)出來,還要把他們的生活習慣、文化特色融入進去,遵循當?shù)厝说乃季S模式?!彼钟蜔粼诓貍鞣鸾绦磐叫闹械牡匚皇种匾?,是藏民的精神之燈。在拉薩的五年,寸光偉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酥油燈的制作上面。盡管佛教用具的加工不能體現(xiàn)出匠人的個性創(chuàng)造,但每完成一件酥油燈都能經(jīng)歷一次心靈的洗禮。逐漸地,寸光偉將對技法的追求與信仰相結合,做出來的東西繁復不失精美,工藝精湛細致。
2000年,在當?shù)卣拇罅Ψ龀窒?,新華村打出“銀都水鄉(xiāng)”的旗號發(fā)展特色旅游。由于家里老人小孩無人照看,寸光偉便借著這個機遇回到新華村,開辦了自己的工藝坊。如今作為鶴慶縣非遺傳承人的寸光偉,除了日常的經(jīng)營管理,還會花大部分精力在技藝傳承上。從1998年開始收徒到現(xiàn)在,跟隨寸光偉學藝的徒弟中,時間最長的已有15年。做手藝,無非就是“用心”,帶徒弟也不過這二字。有很多東西經(jīng)過自己的練習就能掌握,而有些東西是需要徒弟自己去領悟的,寸光偉正以他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徒弟做出表率。
接下來,寸光偉打算開設一個私人陳列室,讓更多的人了解鶴慶銀器,了解酥油燈?!懊總€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從老祖宗手里接過了這門手藝,就要讓它在我們手上體現(xiàn)出這個時代的特色來”。
圖6 寸光偉在浙師大參加非遺傳承人群培訓
寸光偉為2017年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浙江師范大學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班學員。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由浙江省文化廳與云南省文化廳實施指導,由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與傳播學院具體承辦。此次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班主要由36名鶴慶縣籍學員和14名祥云縣籍學員組成,課程主要圍繞非遺公約與非遺法、鶴慶銀器發(fā)展史、種類與風格、繪畫基礎、工藝設計與包裝、產(chǎn)品營銷等與銀器鍛制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開展,培訓還包括觀摩與考察、大師沙龍等環(huán)節(jié),旨在全方位提高學員的文化素養(yǎng)、藝術基礎和審美能力以及產(chǎn)品設計水平與營銷技能。
來源:轉載自公眾號浙師文傳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