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云南省第二期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浙江培訓班結業儀式暨學員作品展覽在浙江金華市博物館隆重舉行。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院長田中初,云南省建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為文,建水縣副縣長徐蕾,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潘振焱,金華市博物館副館長朱佩麗,以及來自浙江石雕班、云南省銀器鍛制技藝班和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班的148名學員參加結業儀式。儀式由浙師大期刊社社長、非遺研究基地主任陳華文教授主持。
陳華文教授主持結業儀式
結業儀式上,田中初院長首先宣讀三個培訓班結業學員名單和優秀學員名單。經過為期30天的學習,來自云南省和浙江省的148名學員順利結業,并授予楊慶芬等16名云南學員“優秀學員”稱號,與會領導為結業學員、優秀學員代表頒發證書。
部分優秀學員
潘振焱女士代表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對本次培訓班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對浙江師范大學在研培籌備及實施等階段付出的努力表達誠摯的感謝,對參訓學員們在培訓期間收獲豐富知識與深厚情誼送上真誠的祝福。此外,她以一名非遺保護工作者的身份,與大家共同分享了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的發展歷程和云南省積極而穩慎地推進該項工作的努力。針對目前學術領域與專業層面對研培工作提出的一些疑問與質疑,再次強調了研培工作作為當前非遺保護一項戰略性和基礎性工作,應當尊重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尊重和保障他們獲得收益、創造性表達、依法享有學習和受教育的權益。
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潘振焱發言
建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為文同志親自赴浙師大迎接學員們學成歸來,參觀學員成果展,視察學生宿舍,并與參訓學員親切交談,對本次研培工作給予“主題鮮明、安排緊湊、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高度肯定;接著,他詳細介紹了建水縣擁有的非遺資源與近年非遺工作取得的成績,對建水紫陶傳承人群提出“拓寬思路、明確定位;掌握知識,提升素質;感恩浙師,不忘學友”的殷切希望,向浙江師范大學全體師生發出“你們不來,我們不老,云南歡迎你!”的誠摯邀請。楊部長一行親臨浙江師范大學充分體現了云南省基層各級黨委政府對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工作的關心支持,對云南非遺保護事業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
建水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為文發言
學員代表李艷飛與大家分享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感悟。她從所從事和熱愛的非遺事業談起,認真思考了各門課程給予她的知識與靈感,感謝浙師大和省廳給予傳承人群的關懷和幫助,希望今后仍然有機會參加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相信在“中國夢”之下的傳統手工技藝傳承與弘揚之路會越來越美好。
學員代表發言
金華市博物館、山東大學博物館也積極參與了本次研培計劃,助力學員成長和發展。金華市博物館遴選、收藏了劉曉亮、林祖亮、高明寶、楊生、熊翊的作品,副館長朱佩麗給這5位學員頒發收藏證書。同時,山東大學博物館也遴選、收藏了部分學員的作品。建水紫陶班學員為表對學校的感激之情,將培訓期間創作的作品捐贈給浙江師范大學,田中初院長代表學校接受作品。
朱佩麗副館長為學員頒發收藏證書
田中初院長接受學員捐贈作品
結業儀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師生共同參觀了學員作品展覽,并認真聽取學員們對作品的解讀和培訓感受。學員們已經把學到的知識,很接地氣的用到了自己的創作中,涌現出許多保持民族特色、又更有設計感、更實用的新產品。
參觀學員作品展覽
結業合影
本次研培是認真貫徹落實2017年度文化部、教育部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繼去年十月份以來云南省文化廳與浙江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的第二期傳承人群培訓。培訓本著“整建制,成氣氛”的招生原則,選取建水紫陶燒制技藝和銀器鍛制技藝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部分傳承人群,按照“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的基本要求,依托浙江師范大學專業教學資源,對傳承人群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實訓教學。通過培訓,增強了大家的文化素質、審美能力、傳承活力,提升了當代實踐水平和傳承能力,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下一步,浙師大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將按期開展回訪,及時評估研培實施效果,不斷豐富研培計劃,提高研培成效,進一步研究設立云南傳統工藝工作站等事宜,形成多方面深化合作、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機制,助力云南省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實施。
文字: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
圖片:浙江師范大學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