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紅河州文體廣電局主辦,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紅河州2018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業務素質提升培訓班暨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授牌儀式”在蒙自舉行。紅河州文體廣電局、州民宗委相關領導出席了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
紅河州文體廣電局副局長楊華在作動員講話時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綿延賡續的重要載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實踐的主要表現形式,要充分認識新時代非遺保護工作的目的和意義。要準確把握非遺保護工作的主要內容及精神,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以人的培養為核心,以融入現代生活為導向,切實加強能力建設,提高保護傳承水平,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深入發展。
本次培訓為期3天,參訓學員有來自全州的非遺保護工作者60余人。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紅河州人大法工委和元陽縣文化館的專家講授了申報文本撰寫、申報片拍攝制作、非遺數據檔案與管理辦法及《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保護條例》解讀等內容。結束2天的理論知識培訓后,全體人員于27日前往蒙自市尼蘇小鎮彝族剪紙刺繡文化傳承基地進行實踐能力培訓。
在授牌儀式上,相關領導和專家對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責任單位進行授牌,并為9位傳承人頒發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
第四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
頒發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
通過培訓,紅河州非遺保護工作者對非遺保護法規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提高,提升了非遺保護工作實踐能力,為做好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資源調查和進一步申報州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奠定了基礎。
文字:盧 芳(紅河州非遺保護中心)
圖片:馬秋頔(紅河州非遺保護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