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15日,“2017年全國曲藝、木偶劇、皮影戲優秀劇(節)目展演”在福建省晉江市舉行,來自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2個作品參加展演,一批全國各地的曲藝、木偶、皮影名家云集晉江,為觀眾薈萃了異彩紛呈的藝術盛宴。騰沖皮影戲《大救駕》入選此次展演活動。
此次活動由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部藝術司、福建省文化廳、晉江市人民政府承辦,泉州市文廣新局協辦,晉江市文體新局執行協辦。是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文化部首次舉辦的展示全國曲藝、木偶劇和皮影藝術傳承、保護和創作成果的重大藝術活動,旨在進一步展示近年來我國曲藝、木偶劇和皮影戲創作成果,充分調動全國相關藝術表演團體的創作生產積極性,推出一批優秀作品,推動舞臺藝術全面繁榮發展,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部分參演劇(節)目
皮影戲專場有來自上海、湖南、河北唐山、河北昌黎、云南、深圳、山東、黑龍江等不同地區的8個皮影戲作品,風格不同、流派各異。
本次參演劇(節)目是根據《文化部辦公廳關于舉辦全國曲藝、木偶劇、皮影戲優秀劇(節)目展演的通知》(辦藝函〔2017〕187號)精神,由各省區市文化廳(局)推薦申報后,經文化部藝術司組織專家進行認真評審和提名推薦,并予以公示后確定的。騰沖皮影戲節目《大救駕》是云南唯一入選節目,也是西南地區唯一入選皮影戲作品。
騰沖皮影戲節目《大救駕》
騰沖皮影戲,又稱“燈影子”、“皮人戲”,是騰沖流傳久遠、影響廣泛的民間藝術。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騰沖皮影戲劇目題材豐富多彩、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個性鮮明,表演操作靈活自如、唱腔圓潤優美,對白生動風趣,給人以很高的藝術享受。
騰沖皮影戲節目《大救駕》
“大救駕”又名炒餌塊,是風味獨特的騰沖地方小吃,頗受中外游客的青睞。據傳,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南明永歷帝朱由榔及隨從奔逃到騰沖壩子,人困馬乏,饑渴難忍。他們進入一農家小院歇腳,好客的主人來不及做飯,便將剛趕好的粑粑卷隨意剁成小塊,用雞蛋、白菜等做佐料炒給客人吃,還用開水沖了一碗干腌菜酸湯給客人解渴。永歷帝吃后連說:“太好吃了,救了朕的大駕了!”。炒餌塊因此而得名“大救駕”,并成為騰沖筵席必不可少的佳肴。皮影戲《大救駕》就演繹了這段有趣的遺聞軼事。《大救駕》自創作以來,深受地方各族群眾和國內外游客歡迎,演出已逾千場。
騰沖皮影戲節目《大救駕》
此次赴晉江參加全國展演,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劉永周及其長子劉安逵、次子劉安憲,兒媳胡廣果,孫子劉朝侃三代人同臺獻藝。這是騰沖皮影戲繼2003年赴廣州參加“金獅獎”全國木偶皮影比賽后,又一次在全國性展演中亮相。
文圖:段應宗(騰沖市文化館)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