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項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術,白族扎染技藝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保護方針指導下,白族扎染工藝日益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為使公眾更加了解和認識白族扎染, “藍白之上 三春錦繡——白族扎染傳統工藝搶救性保護與傳承創新展”于2018年4月28日在云南民族博物館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由云南民族博物館主辦,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大理璞真白族扎染傳習點協辦。展覽由文字介紹、實物、圖片和視頻展示組成,從白族扎染的溯源及傳承創新方面進行系統展示。同時現場還設有體驗區,由白族扎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段銀開女士現場教授扎染技藝,從繪圖、扎花到染布,來賓都可以自己親身體驗。此次展覽旨在通過展示與體驗相結合的形式,使大家對于白族扎染有更生動的認識。
室內展廳
現場體驗
白族扎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段銀開女士說:“讓更多的人認識和喜歡上白族扎染是作為代表性傳承人的責任和義務,通過這次展覽,讓她能與那么多喜愛非遺的朋友一起度過一段特別的假期,她感到很高興。”
文圖:杜漪(大理州非遺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