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街始于唐代,由傳統的觀音廟會演變而來,歷1300多年而不衰,又稱“觀音市”“觀音街”,街期為七天。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期間,蒼山腳下、三月街場賓客匯聚,商賈云集,人們唱歌、跳舞、賽馬、做買賣,盛況空前。“三月街”既是流傳千年的商貿集會,也是大理地區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典。1991年被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節。2008年2月,大理三月街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白族大本曲表演
大理流傳著這樣的白族民諺“不放鹽巴的菜吃不成,不唱大本曲的日子過不成”。在大理,男女老少都愛大本曲。大本曲是白族獨有的一種說唱藝術,以一人演唱多種人物角色的方式演繹大本長篇故事而得名。分南腔、北腔、海東腔三大藝術流派,有三腔、九板、十八調。每年的三月街,來自大理各地的大本曲藝人都會齊聚在古戲臺,為前來趕三月街的朋友們獻上他們精心準備的大本曲。戲臺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們帶著自家弟子為大家用心表演,戲臺下,觀眾們全神貫注,細心聆聽。有好多老人是專門來聽大本曲的,從開始聽到最后,動情之處更是熱淚盈眶。
對歌臺表演
今年的三月街正值五一小長假,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歡聚在美麗的大理。借著節慶,大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們也用他們特別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年一度的盛會。大青樹下,對歌臺上,來自大理州十二縣市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民間藝人歡聚在一起,對著調子,唱著山歌,引得臺下掌聲和歡呼聲不斷。劍川白曲、彝族山歌、鶴慶田埂調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們也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獻上了一場大理非遺聽覺盛宴。
劍川白曲對唱
大青樹旁的大舞臺上,各民族兄弟姐妹正在為大家表演當地最有特色的舞蹈。各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們還為大家帶來了最具大理特色的非遺展演,有白劇、白族吹吹腔、南澗跳菜、彝族打歌等。
鶴慶田埂調表演
同時,在賽馬場外,白族扎染、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的傳承人們也將自己的作品帶到了三月街。圖案精美的白族扎染、技藝精湛的各式銀壺讓許多趕月街的朋友駐足觀看。
今年的三月街,大理非遺傳承人們用他們獨有方式共同歡慶這個大理人民的盛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大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也讓更多的人記住了鄉愁。
文圖:杜漪(大理州非遺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