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一天天深入人心
那些瀕臨傳承無人的老手藝
再度被人們所重視
如何能讓這些非遺項目繼續活在人間?
被咱們的下一代傳承下去
那還是得靠“真愛”
得讓“非遺”活起來
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
于是非遺文化專題片《匠心云南》和“小小非遺傳承人”主題活動就誕生啦!
上周六,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聯合公共頻道即將推出的非遺文化專題片《匠心云南》舉辦開機儀式。同時,以讓孩子們學習體驗非遺文化的“小小非遺傳承人”項目也正式啟動。
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尹家玉、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副總監付京、拾翠董事總經理 陳璐共同啟動了本次項目
《匠心云南》是由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公共頻道拍攝制作的云南非遺文化傳播系列專題節目,得到了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支持和指導。為了讓“非遺”文化活起來,走進我們的生活,《匠心云南》用“見人、見物、見生活”的記錄方式,向全省、全國朋友介紹云南非遺。
傳承文化說到底,靠的還是下一代。如何讓更多人加入到非遺傳承的隊伍中,讓非遺后繼有人?當然要把目標對準小朋友們啦!為此,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公共頻道,拾翠民藝體驗基地共同打造小“小非遺傳承人”項目。讓青少年有機會深度體驗非遺項目,培養青少年保護傳承非遺意識的最終目標。
在《匠心云南》開機儀式和“小小非遺傳承人”啟動儀式上。主持人天師,從說方言這個點說起,先和現場的小朋友們交流了對傳承我們的傳統本土文化的看法。
天師和小朋友們飆方言
《匠心云南》系列專題片和“小小非遺傳承人”活動的指導單位——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尹家玉主任對傳承非遺文化有自己的見解。
看到孩子們能以這樣一種鮮活有趣的方式了解非遺文化,喜歡上非遺文化,我真的非常感動。我們的非遺項目就需要這樣一代一代,老的帶小的,小的又繼續往下傳播。那么這樣我們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就可以更長久的陪伴在我們身邊。
受邀參加啟動儀式的小朋友們,作為“小小非遺傳承人”活動的第一批體驗者,得到和云南著名非遺傳承人現場學藝的機會。
云南手編菱角傳承人李留美老師——云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昆明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汪元老師
兩位老師精湛的技藝,立刻吸引了好學的小朋友
草編菱角是什么?很多小朋友可能都沒有見過,畢竟對于如今為人父母的這一輩人來說,這都是“兒時記憶”了。
看到花花綠綠的草編菱角,小朋友們超感興趣!耐心的李留美老師在教小朋友們制作草編菱角。
為什么汪元老師被稱為“中國十大神剪”?因為他只要看你一眼,就能在二十多秒內給你剪一副“剪影”。
得到汪老師剪影作品的幸運小伙伴
小朋友們也忍不住,卷起袖子嘗試一番,咱們就從簡單一點的剪團花開始吧。
隨后,小朋友們在拾翠民藝體驗基地的老師帶領下,體驗了制作“扎染”和“甲馬”。這對于小朋友們來說,可是玩得很high了。
那顆小小的種子是不是在小朋友們的心中發芽了呢?
不能說他們參加了這個項目,就能做傳承人,但至少讓他們對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一些了解,而且愿意去親近它,愿意去學習它,我覺得就已經是一個可以發芽的種子了”
來源:YNTV2都市條形碼公眾號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