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7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巡展(第十三期) 暨耿馬縣潑水節活動在臨滄市耿馬縣濱河路舉行,此次活動由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耿馬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省非遺中心精心遴選了昆明、玉溪、紅河、楚雄、大理、麗江、德宏、迪慶、保山、臨滄等10個州(市)共計27項國家、省、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參加此次展示活動。
觀眾體驗吹糖人
傣族竹編傳承人向彝族竹編傳承人“取經”
傣族剪紙傳承人
耿馬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山水相連,是云南省2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和25個邊境縣之一。白天的耿馬,室外溫度高達三十二、三攝氏度,所以人們大都不愿外出,要到晚飯后天氣轉涼,才相約出來乘涼、逛街。這次巡展也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到晚上20:00才收展,傳承人們任勞任怨,每天都要帶著展品來回“奔波”,有的傳承人還提出:“再展一會兒吧,來一趟不容易,想讓耿馬人民多認識自己的非遺項目。”巡展期間,傳承人和當地傣族人民一起歡度耿馬傣族潑水節,體驗了一場“潑水歡歌”,還參觀調研了耿馬縣民族博物館及耿馬總佛寺,收獲頗豐。
等待潑水節花車巡游
廣場上人們等待巡游、潑水
傳承人參觀耿馬民族博物館
展覽期間,恰逢文化和旅游部三位非遺保護專家馬盛德、劉魁立、王岸柳到臨滄地區調研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在省非遺中心主任尹家玉陪同下幾位專家忘記途中的疲憊,風塵仆仆來到展區看望參展的傳承人,在每個展位前都駐足停留,親切地和傳承人了解、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主動擔任傳承人的作品“代言人”,每位傳承人都開心地和專家們合影留念。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保護專家劉魁立、馬盛德、王岸柳,省非遺中心主任尹家玉成了面塑傳承人梁俊利的“代言人”
文化和旅游部非遺保護專家劉魁立、馬盛德、王岸柳和傣族手工造紙傳承人交流
此次巡展,開創了我省省內非遺巡展的兩個“之最”:最遠和最接地氣的一次巡展。最遠:耿馬是云南省邊境縣之一,距離省會城市昆明大約600多公里;最接地氣:展示地點濱河路還是石頭土路,旁邊又是耿馬風味美食、土特產產品展,傍晚時分,這里人潮涌動,讓耿馬人民認識了“非遺”,了解了“非遺”。
參展傳承人合影
文字:吳雪娟(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圖片:鄒萍 吳雪娟(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