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至26日,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群眾藝術館、海南省黎族服飾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以“非遺與時尚 非遺與國潮”為主題的“三亞·中華非遺織繡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動在海南三亞舉行。應活動組委會邀請,我省組織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白族扎染制作技藝”“彝族(撒尼)刺繡”,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白族刺繡”“壯族刺繡”“漢族刺繡”“傣族織錦”“佤族織錦”“景頗族織錦”及“納西族(摩梭人)紡織技藝”等9個非遺項目,由省非遺保護中心尹家玉主任帶隊參加。
三亞?中華非遺織繡文化旅游周論壇
文化部原副部長周和平蒞臨展覽
云南非遺精彩亮相三亞?中華非遺織繡文化旅游周現場
云南傳統織繡非遺項目多姿多彩、特色鮮明,敷一開場,便成為展會的亮點。白族扎染,古稱“絞擷”。“擷撮采線結之,而后染色。即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余則入染矣,其色斑斕。”一塊塊紋樣獨特的扎染布,在藍白之間,仿佛一場顏色的美麗邂逅,給人以歲月深處的溫暖。
織錦屬傳統織物,也是傳統織物中最為精致華麗的緯三重紋織物。云南織錦種類眾多,傣族織錦喜用白色或輕色,圖案多以動物、植物、建筑、人物等為主;佤族織錦和景頗族織錦則重紅黑,圖案多以動物、植物和自然現象為題材。納西族(摩梭人)紡織技藝更遵循古法,堅持以12個摩梭人傳統圖案為題材,保存民族圖騰色彩,追尋兒時溫暖的記憶。總之,或是清新自然的花卉,或是抽象的幾何圖案,或是摩梭人傳統圖案,一條條風格各異的織錦,呈現出了獨特的古樸與純真。
傣族織錦
景頗族織錦
佤族織錦傳承人和省外傳承人相互交流
納西族(摩梭人)紡織技藝
刺繡是云南各族人民必備的生活技能。云南各民族刺繡技法獨特,繡法多樣,有鋪針繡、長短針繡、雞冠繡、滿針繡、盤針繡、拋針繡、堆針繡、扭針繡、亂針繡、三針繡、扣針繡、平繡、十字繡、梭針繡、長針繡、機針繡、走針繡、布貼繡、作布繡等,圖案亦豐富多彩,涵蓋自然景觀、名川大山、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各位傳承人現場飛針走線,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在經緯之間繡出了無限精彩,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和陣陣喝彩。
白族布扎傳承人向消費者介紹工藝
白族扎染制作技藝很受歡迎
刺繡文創深受消費者喜歡
漢族刺繡
彝族(撒尼)刺繡
壯族刺繡
吸引小朋友的白族布扎
云南參展項目深受觀眾喜愛
參展人員合影
歲即旋逝,值此年終。回首2019,云南非遺走過了緬甸仰光、德國紐倫堡、柏林、青海海西、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山東濟南、海南三亞……一次次驚艷全場,成為亮點,收獲掌聲,傳承傳播了云南民族優秀文化。展望2020,我們期待,更堅信云南非遺能飛得更高,走的更遠!
文字:王曉亮(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圖片:馬秀娟(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編輯:王 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