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有來自大理、曲靖、昆明三個演出代表隊,為觀眾獻上花燈戲《算賬》、白族吹吹腔《楊滿堂搬兵》、花燈戲《鬧渡》、滇劇《探谷》、花燈戲《白蛇傳》片段《游湖》、花燈戲《秀才揹瓜》等6個精彩劇目。讓當地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云南傳統戲劇曲藝的文化魅力。
花燈戲《算賬》 大理州代表隊
白族吹吹腔《楊滿堂搬兵》 大理州代表隊
花燈戲《鬧渡》 曲靖市代表隊
開場來自大理代表隊的花燈戲《算賬》貼近百姓生活,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彌渡花燈以不同的演唱內容匯集彌花燈、民歌的精華,在彌渡太極頂、天生橋、桂花箐、文盛街茶馬古道等建筑群以及各種節慶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彌渡花燈已經深深印入在彌渡人的生活之中;白族吹吹腔《楊滿堂搬兵》講述是楊家將的經典選段。白族吹吹腔又名“嗩吶戲”,其伴奏以吹為主,嗩吶是吹奏的唯一樂器,演員的唱腔與嗩吶或打擊樂交替進行,“唱時不吹,吹時不唱,唱時不舞,舞時不唱”是它的一大特點;花燈戲《鬧渡》是云南花燈傳統劇目,劇中花相公渡船出游,偶遇兩位姑娘,有心調戲不成,便刁難兩位姑娘,好心船婆從中解難,成功幫助兩位姑娘渡船;滇劇《探谷》講述的是宋朝仁宗年間,西夏王舉兵侵犯宋朝邊境,楊家夜探葫蘆谷,通過葫蘆谷棧道,穆桂英與宋軍里應外合,一舉贏得戰爭的經典故事;花燈戲《白蛇傳》片段《游湖》講述是白素貞、小青一起來到西湖,愛上了人間美景,更羨慕人間愛情。錢塘許仙生性善良,路過西湖遇雨主動借傘叫船與白素貞和小青同舟共渡,白素貞與許仙互生愛慕,終成美好姻緣愛情故事;花燈戲《秀才揹瓜》講述的是貧困潦倒的羅秀才病餓交加,走投無路,巧遇見瓜農王三妹,三妹知道羅秀才的遭遇,頓生惻隱之心,通過給羅秀才吃西瓜、揹西瓜的過程,讓一個五谷不分、四體不勤的白面書生改變觀念,最終兩人接成秦晉之好的愛情故事。
滇劇《探谷》 曲靖市代表隊
花燈戲《白蛇傳》片段《游湖》 昆明市代表隊
花燈戲《秀才揹瓜》昆明市代表隊
現場觀眾
看好戲,有戲看這是現場觀眾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演出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演出落幕,觀眾掌聲不斷,久久不愿離去。
文字:王 海(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圖片:吳昭紅(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