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宣傳部“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統一部署安排,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協辦,快手、微博、酷狗等網絡平臺參與的2021年“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于1月20日(農歷臘月初八)上線,至3月5日圓滿收官,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近兩百項與“年文化”相關的非遺項目,在線上營造出歡樂祥和、喜慶熱鬧的中國年氛圍,陪伴廣大網友度過了辛丑牛年春節。
年俗非遺齊聚線上網絡過年歡樂喜慶
春節、元宵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最核心的內涵就是“團圓”。隨著互聯網服務升級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網絡直播、短視頻、數字音樂等文化展示新形式給人們增添了新的選擇,從原先傳統的走親訪友,到看年味兒視頻、互動年俗直播、聽新春歌單,讓年的“過法”更加豐富。在剛剛結束的2021春節假期中,為打贏防疫持久戰,各地人民群眾響應黨和國家號召,選擇了留在常駐地過年,用小家之力促大家之安。“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時而生,借助網絡使家鄉的年味兒能夠傳到千里外,傳入家家戶戶,讓人們一同重拾記憶中的年趣。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指導下,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響應,推薦本地區特色年俗非遺項目,收集、匯總往年活動圖文資料和視頻,在符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拍攝、記錄年俗活動從籌備到進行的全過程及相關年俗場景。從新媒體傳播角度對大量素材進行再次編輯和制作,讓千余個通俗易懂、寓教于樂、豐富精彩的年俗非遺短視頻在云端與廣大觀眾見面,各項傳統美食的色香味美、手工藝品的精工巧技,也讓各網絡平臺的春節界面更多了一份熱鬧的傳統年味,各短視頻平臺活動專區累計觀看量達6.3億次。
視頻直播家鄉年俗云端互動遠程體驗
活動期間,各省(區、市)根據當地活動安排,進行了多場直播展示,海安花鼓、葉村疊羅漢、鎮遠元宵龍燈會等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年俗活動,吸引了眾多網友觀看、互動。此外,快手、酷狗等平臺還分別組織了多場官方直播,邀請主播做客所在地的非遺保護單位、拜訪非遺傳承人,通過直播帶領廣大網友體驗非遺項目,云過家鄉年。
正月初六(2月17日)云南麗江古城區舉行了一年一度的黑龍潭歌會,快手達人“桃子的一家”與多位省、市、縣級非遺傳承人一同進行了直播,在一場歡鬧的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中展示了《納西族熱美蹉》《納西族東巴舞》《民歌谷氣調》《東巴唱腔》等非遺項目,讓直播間中來自天南地北的觀眾,有機會看到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特色音樂和舞蹈,了解云南當地群眾歡慶節日的獨特方式。
“在沒有電視、沒有網絡的時代,看一場皮影戲,就是過年。”參與酷狗直播的京西皮影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熙表示,皮影戲里有著滿滿的春節儀式感,網絡直播這種新的傳播方式可以將自己手中的技藝發揚光大,拉近傳統非遺與年輕觀眾的距離。不少網友在直播間中說皮影戲里有著童年回憶,這樣的直播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也能了解父母小時候喜歡的非遺項目,有助于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悟春節對于中國人的意義。
媒體關注廣泛傳播群眾參與玩法創新
此次“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獲得了廣大媒體的支持,自啟動以來,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光明日報、央視頻、中國日報等30多家主流媒體發布六十余篇報道,通過平面端、網站、移動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不同渠道,對活動內容、參與方式、活動進展等進行全方位跟蹤報道,為活動打開了公眾關注度。同時,為了讓海外華僑華人也能感受到傳統佳節的喜悅,讓更多外國友人了解中國文化,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還進行了十余篇面向海外的中英文報道。
活動在社交平臺中的相關話題也備受關注,央視頻、文旅中國、央視紀錄頻道、北京晚報等媒體官方賬號發布了話題相關新聞、宣傳視頻,獲得廣泛關注;各地文化和旅游廳、非遺保護單位、文博機構如四川非遺、文旅山東、國家博物館等官方賬號積極參與相關話題互動;楊立新、關曉彤、孟鶴堂、秦霄賢、周深、阿云嘎、吉克雋逸、SING女團等名人明星參與了活動宣傳片的拍攝,以自身影響力帶動年輕粉絲參與活動、了解非遺項目。元宵節當日微博還發起“2021我最喜歡的#非遺過大年#視頻評選活動”,累計獲得70多萬網友投票,廣東省、陜西省、重慶市、四川省、安徽省、山東省、甘肅省、江西省、湖南省、遼寧省上傳的視頻獲選最受歡迎前十名。截止3月5日,微博話題#非遺過大年#總閱讀量超1.8億,話題討論量達4.7萬。
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中,“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陪伴人們熱熱鬧鬧地度過了2021辛丑牛年春節。在家看一場千里之外的年俗直播,發一段視頻分享身邊的新春歡樂,由此引發的“新年俗”潮流,推動著非遺項目更好地走入尋常百姓家,為“就地過年”的群眾搭建情歸鄉里“云橋”,讓年味兒不減分。
今后,各地非遺保護單位的新媒體賬號還將持續更新內容,以視頻、直播方式科普、傳播各類非遺項目,讓傳統文化持續充盈百姓的美好生活。
來源:轉自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