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的認識和了解,積極發揮非遺傳承人和社會組織、民間團體在非遺傳承與保護方面的作用,努力構建以非遺展示、游覽、體驗、購物為一體旅游服務體系。6月7日上午,瀘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我市3A旅游景區百花嶺傈僳音樂小鎮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進景區宣傳展示活動。
活動以“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為主題,邀請了省、州、縣三級非遺傳承人、獵人組合、山虎組合和農民無伴奏四聲部合唱團等42名演職人員,通過展演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并能切身參與的非遺宣傳節目,為廣大市民、游客獻上集欣賞、體驗、互動為一體的傳統文化盛宴。
展演分3個片區同時進行,分別為農民無伴奏四聲部合唱隊展演區、國家級非遺項目傈僳族民歌、省級非遺項目傈僳族刮克舞為主的展演區,另以及原創歌曲展演區。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活動中,來自北京、上海的游客在認識、了解瀘水市非遺的同時,走進展覽館親自體驗弩弓的用法,在舞臺上與傳承人一起吟唱“擺時”、挑起“刮克”,切實體現了體現了非遺保護為人民,保護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
此次非遺進景區活動,讓廣大群眾及景區游客在觀景、觀演、觀文化中了解非遺、體驗非遺,拉近了非遺與廣大群眾的距離,讓群眾領略了我市豐富的非遺資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