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怒江兩岸的丙中洛至普拉底地區(qū),由4個支系組成,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自稱“阿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貢山的“阿龍”主要有生恰、占蘇、困欠、伊蘇、氣敢、滾拉、勒包、本東、貢馬、南木大東等20多個氏族。
怒族先民沒有文字,漢文史籍中對怒族的記載也極少。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從語支上看,由于怒族的族源復雜,加之歷史上受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制約,各支系間語言不通。迄今為止,語言學界還未能對怒語的支屬進行明確的劃分。由于與其他民族雜居,怒族通常也會說傈僳語、獨龍語、漢語、藏語、勒墨語及納西語等的一個語種或數(shù)個語種,有的人能掌握四五種語言。
貢山獨龍族和怒族使用的語言基本一致,但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據(jù)《怒族簡史》(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委會編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載,貢山怒語與獨龍語完全可以通話,詞匯方面根據(jù)對459個詞的比較,其中語音詞義全同的約占40%,詞義相同語音接近的約占33.3%,其余約有26%的不同詞,但都有顯著的對應規(guī)律。從語法上看,怒語與獨龍語基本相同,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有15個復輔音:pl、bl、ml、tl、dl、kl、gl、pt、bt、mt、tt、dt、kt、gt、xt;輔音分清濁;吐氣很不發(fā)達;元音分長短;輔音韻尾多至8個即m-n-r-l-p-t-k-g;元音韻尾部卻少至1個-I;有高、低兩個聲調;語序是“主語+賓語+動詞”,如:“我酒喝”,“你什么干?”;動詞有表示人稱、數(shù)、陳述、命令、使動的形態(tài)變化,表示疑問的方法多用疑問代詞;與不同的名詞配合,有各種不同的量詞如:gip個,指人;meij個,指物。
貢山怒語與福貢怒語、獨龍語部分能通話,語法也基本一致。根據(jù)專家們對459個怒語及獨龍語的詞匯的比較,其中語音詞義全同的詞約占10%,詞義相同、語音相近的約占25%,部分能通話。福貢怒語與獨龍語的語法現(xiàn)象大體一致,但詞匯差別較大,兩種語言間不能溝通。怒族語言傳承方式為父母傳子女,傳承情況良好。
怒族語言在怒江兩岸傳承情況好,流傳地較廣,98%的當?shù)嘏迦罕姸寄芎芰骼刂v怒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