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永善縣馬楠鄉自然環境優美,共有苗族423戶,1533人。每逢節日和喜慶活動時,他們都要聚在一起吹起蘆笙,跳蘆笙舞。
苗族蘆笙舞歷史悠久,起源于祭祀活動。現在保存的蘆笙舞可分為6類:再現古代戰爭和遷徙的蘆笙舞、模仿動物的蘆笙舞、反映古代狩獵活動的蘆笙舞、祭祀懷念祖先的蘆笙舞、節慶喜事時節歡樂的即興舞、特技表演蘆笙舞。
苗族蘆笙舞產生于農耕勞動和生產生活,蘆笙舞的內容可分為:表現祖先刀耕火種場景和狩獵生活的生產勞動舞,生活情景舞,模擬動物舞,表現豐收和獲取獵物后狂歡喜悅心情的情緒舞,以及祭祀禮儀舞等。跳蘆笙舞時,男子吹奏蘆笙,女子伴舞,時而蹬跳,時而疊羅漢、栽樁,時而翻滾,舞姿優美,節奏明快。跳技巧性蘆笙舞時,舞者自奏自舞,手腳并用,無論跳難度多大的動作,曲子吹奏從不間斷,蘆笙隨著身體的轉動而動,腳上動作較多,技巧性很高。蘆笙舞節奏輕快,動作古樸,粗獷豪放,剛健有力,全鄉男女老少均會跳,普及面廣。
苗族蘆笙舞風格獨特,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藝術性和觀賞性。馬楠鄉常年都保持有100~300人的蘆笙舞隊,曾在新疆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優秀獎,在昆明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演出中獲綜合一等獎。蘆笙舞多為父傳子、母傳女,代代相傳,也有一部分為師徒相傳,如高難度的技巧表演等都得拜師。馬楠鄉政府把苗族蘆笙舞納入議事日程,常抓不懈,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班子,并派出專業人員不定期培訓骨干,每年撥出5000元專項經費支持普及蘆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