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上江鄉新建村有6類傳統傈僳族民間音樂:一是木刮,即古歌,是在大規模群眾集會或重大活動演唱的敘事性抒情調子,流傳較廣,一般由1~2名男子領唱,眾男子合唱,內容主要為家譜和史詩。二是擺時,即敘事歌,多聲部民歌,內容為愛情與敘事,歌曲結構為單聲領唱與多聲合唱兩部分,用真聲結合喉頭顫音唱法,曲調特點為每句均以“呀拉依”結尾,熱烈奔放,極富感召力。三是喲葉,即情歌,意為“哼出來的歌”,一種為男女青年相聚和戀愛時對唱,另一種是重要場合老年人的對唱,內容主要是悲歡離合的生活故事。四是尼茨木刮,即祭歌,祭祀祖先時唱。五是葬歌,為追悼死者而唱,委婉悲切,可連續唱幾天幾夜,由于曲調篇幅太長,現在能唱的民間祭師已很少。六是頌歌,是新中國成立后民間歌手自行創作的新民歌。
民間樂器主要有“其奔”,又稱傈僳琵琶,為彈撥樂器,分三弦和四弦,彈奏者不分男女,獨奏、彈唱、彈跳均可;“笛哩圖”,即竹管單簧吹奏樂器,音量大,音色圓潤明亮,講究氣息運用和各種特殊演奏技巧,吹奏者一般為女子。
新建村文體大會至2005年已連續舉辦6屆,傈僳族村民積極參與。在該村多位民間藝人帶動下,許多傳統表演技藝得以展示和傳承。在當地政府組織下,新建村成立了民族民間藝術團,年輕人虛心向老藝人們學習,使傳統歌舞得到傳承,曾為國內外游客展演多場歌舞,影響力和知名度都有一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