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云南許多民族喜愛和普及范圍廣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傣族剪紙為其中特色突出者之一,主要流傳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傣族剪紙最早見于本民族祭祀所用的紙馬,后來在佛教文化和漢文化的影響下逐步充實發展,并被廣泛應用于喜慶、宗教、喪葬及居家裝飾等方面。傣族剪紙使用特制的剪刀、刻刀、鑿子和錘子,或剪或鑿,技藝很高。其內容多與傣族信仰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有關,也有反映現實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對象,生活氣息和鄉土風味濃郁。常見圖案有表現吉祥的龍、鳳、孔雀、大象、獅子、麒麟、馬鹿、駿馬、游魚等各種奇獸異鳥,也有形態各異的糯沾巴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鵑等植物花卉,還有亭臺樓閣、佛塔、寺廟、房屋建筑等。剪紙的主要材質為紙、布、金屬片等。傣族剪紙多用于佛殿的門窗、佛傘、佛幡、演出道具、節日彩棚、潑水龍亭以及居家裝飾等,喜慶節日時用紅、黃、藍、綠、金等顏色的彩紙剪紙,喪事和在供寨頭神“呂賀芒”與領兵神的小廟里則全部使用白色剪紙。
傣族剪紙作品線條連續穿插變化,勻稱流暢,構圖豐滿。在技法上不僅采用線線相連的陽紋和線線相斷的陰紋手法,還根據不同細節采用不鏤空的刀痕線條,很多圖案更以幾何圖形表現,形象生動,整齊美觀。傣族剪紙在傣族賧佛活動中有著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反映出傣族的歷史、文化和審美追求,具有濃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已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在潞西的傣族村寨四處都能見到剪紙的蹤影,家家戶戶都會剪一些簡單的圖案用于祭祀和賧佛,有不少頗有名氣的剪紙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