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羽鎮位于洱源縣城西南部,全鎮國土面積209平方公里。鳳羽鎮共轄9個村民委員會,43個自然村,121個村民小組。境內有白、漢、回、傣、彝等10個民族,總人口1305人,其中白族人口占98.1%,是大理州白族比例最多的鄉鎮之一。
鳳羽鎮屬亞熱帶高原山地立體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9℃。平均海拔2200米,地處長經99°52′—99°55′,北緯25°05′—26°56′。
鳳羽主要以農業、畜牧業為主的生產方式。那里交通便利,礦藏資源豐富,有鉛、鋅、銅、鐵、硅藻土等資源。自然景觀優美,有“百鳥朝鳳”的鳥吊山、白石江瀑布、徐霞客游過的清源洞。那里宗教信仰也比較盛行,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三教宮,有鶴林寺、帝釋山寺觀群、靈鷲寺、積慶寺、玉皇閣、武廟、魁閣等。那里有很多鎮災驅邪的塔,其中有鎮風塔、鎮水塔、鎮蝗塔、文筆塔、渚安塔、留佛雙塔等。
境內民風民俗淳樸,白族的一些民俗仍在那里流傳。如:婚喪習俗、建房習俗、本主崇拜等,那里的建筑非常地道,有典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疊水的大門,有長19.5米,厚1.4米,高8.6米的中和大照壁。服飾方面有嬰兒裹被、鳳凰帽、鳳尾鞋、男女傳統服飾代代相傳。
在飲食方面,有涼粉、涼蝦、鳳羽小白糖,鳳羽源勝玉翠茶也比較馳名。工藝品鳳羽硯臺更是馳名海內外。
民間文學非常豐富,有神話傳說《白王莊》、《十分水》、《洗子塘》、《御花園》、《獻龍珠》、《白族鳳凰雞》、《白鶴還巢》、《墨相文明》等,有以三弦伴奏的白族調,也有《田家樂》、《鬧春王正月》的農耕文化,更有板凳戲、吹吹腔、霸王鞭等曲藝戲劇。
鳳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勤勞智慧的鳳羽人民在此創造了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文化,俗稱有“文墨之鄉”、“耕讀之鄉”、“白族之鄉”、“硯臺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