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鄉玉湖行政村距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市區18公里,位于玉龍雪山腳下的緩坡地帶,包括上村、下村和文華村3個自然村,351戶,1350人,均為納西族。村野、田疇與玉龍雪山緊緊相連,相互輝映,景色優美。植被保護較好,古樹四處可見,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
當地保留有納西族的許多神話傳說,傳統文化底蘊豐厚,許多典型的生產、生活習俗得到較完整保留。這里是納西族木氏土司早期的居住地之一,木土司在此建有府邸,還有養鹿場、人工湖、洛克故居、仙跡崖黑白古戰場、巨堅寺遺址等名勝古跡。
玉湖村民居建筑群獨具特色。建材使用冷杉、鐵杉、松樹為主要材料,頂為方形掛瓦和條形掛瓦,墻體的基石用較大的冰川石砌成。房屋結構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為蠻樓,二為七廈樓。前后屋頂沿板相接處都掛有一塊魚狀木板,一為房屋裝飾,二為象征年年有余。建房習俗保存較好,有擇向、選材、建新房、豎立木骨架等儀式。
婦女服飾主要由圍腰、七星披肩、領褂、長衫、褲子或裙子組成。“羊皮披”是民族服飾的主要標記。男子多穿黑色圓領對襟上衣,下穿寬腳褲。老人用黑布包頭,青年用白或花布包頭。男子腰間系有用羊皮縫制的羊皮兜肚,外面飾有花紋圖案,用來放零散之物。現在納西族男子的服裝跟漢族差不多。
東巴教是玉湖村納西族的傳統宗教,以父子傳承或師徒相傳。東巴不脫離勞動,在生產勞動之余主持各種宗教儀式。東巴教沒有教堂寺廟,儀式的地點是主祭家的院子和戶外的平地、河邊。儀式主要有祭天、祭“暑”、祭風、祭祖、祈壽、開喪超度、禳災放替身、退口舌是非、除穢等。
玉湖村現存民間文學蘊藏量豐富。關于玉湖村的神話傳說有《龍女樹》、《黑白之戰》、《通天路》、《仙跡崖》、《棺材的來源》等。民歌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旋律古樸、節奏多變。有民間小調,如《蜂花相會》、《魚水相會》和兒歌《放風歌》、《月亮歌》、《牧童歌》等,可以對唱,也可以獨唱。音樂最具特色的為《白沙細樂》,納西語叫“崩石細里”,是白沙納西族世代相傳的一部大型古典樂曲。全曲共12章,現存器樂7章,另有伴舞清唱多章,全曲曲調古樸,風格統一,結構奇巧,哀婉動人,對生離死別的情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以器樂演奏為主,同時也有歌伴舞,屬納西族古老的風俗性音樂。演奏白沙細樂的樂器有琵琶、簫、笛子、三弦、二胡、古箏、口弦等。
舞蹈主要有“谷期蹉”、“哦熱熱”、“阿哩哩”、“喂默達”等。傳統體育主要用于強身健體及節慶的比賽和表演,主要有打跳、蕩秋千、足球和引進的地擲球、門球、籃球和老年健身舞等。玉湖村9個村民小組都有自己的民族打跳隊和老年組織,也有以整個行政村為單位的玉湖細樂隊、玉湖老年文化傳承隊,每逢節日都組織演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傳統節日除春節、中秋節、火把節外,還有納西族自己的節日,包括農歷正月二十“當美空普”、二月初八“三朵節”等?!暗っ揽掌铡笔羌{西族祭祀祖先的特別節日,遠近的納西人都來到白沙祖院丹美祭祀自己的祖先,祈求來年平安幸福?,F在“丹美空普”除了祭祀、朝拜祖先的內容外,也是一個交流農具的活動。“三朵節”為慶祝民族英雄“三朵”而得名,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現在是麗江標志性的納西族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