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等喊村位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姐相鄉賀賽行政村境內,是全市最大的傣族村寨。全村225戶,988人,傣族人口占全寨總人口的95%以上。人均耕地面積2.05畝,人均收入1999元(2003年)。
大等喊村建立年代約在明末清初,具有典型的亞熱帶自然風光,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民族風情濃郁,是瑞麗著名的歌舞之鄉。竹篾墻干欄式民居精巧、明亮,村中的大等喊佛寺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富有地方特色,該村旅游業發展較早,現已成為國家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
傣族傳統服裝服飾靚麗鮮艷,男裝為無領對襟式,寬松大褲腳,纏包頭,衣服顏色依年齡大小分別為黑色、茶色、灰色、淡黃色,包頭基本為白色,也有淡黃或黑色的,部分著漢裝或緬裝。女裝為無領“姊妹裝”式的對襟衣,穿筒裙,挽發髻于后,簡潔清純,式樣美觀,色調素雅。
大等喊傣家土法織布、織錦的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手工作坊土法織布可追溯至明清。傣錦花紋美觀大方,色澤鮮艷,質地精良,經久耐用,深為本民族群眾喜愛。大等喊的木雕工藝采用透雕、浮雕、線雕和圓雕相結合的手法,制作花卉、藤蔓及獅、龍、大象、麒麟、人首蛇身、人首鳥身等飛禽走獸,頗有特色,這些傳統手工藝都有傳承和發展。
傳統禮俗較多,表現在鄰里關系、家庭關系、長幼關系、婚姻關系等各個方面。全民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從“進洼”(關門節)至“出洼”(開門節)期間的12周內,要舉行7次齋戒活動,由村民小組組織賧佛,并負責節慶趕擺、修橋補路、修溝打壩、打掃衛生、婚喪嫁娶等民事活動。主要佛事活動有燒白柴、彌勒佛節、進洼、出洼、潑水節、趕朵、做擺等。村中也保留有自然信仰祭祀活動,主要有祭寨神、寨心、樹神、水神等。
大等喊自然風光秀麗,素有“農村自然公園”之譽。主要景點包括大等喊奘寺、“農業科技示范園”(已被國家旅游局定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大金水塘”(為大等喊村名來源的傳說之地)、孔雀竹林、菩提古榕(相傳釋迦弟子曾在樹下打坐參禪,被尊為寨中神樹)、潑水廣場上的民族歌舞廳、潑水亭、水龍等,都別具傣族特色。
民間文學主要有敘事史詩如《朗嘎西賀》、《娥姘與桑洛》和風俗歌(情歌)、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寓言故事、諺語等。村民每戶都存有兩本以上以神話傳說為主體的經書。詩歌都有韻腳,情詩所占比例較大。
大等喊的民歌音高流暢,即興發揮,有誦調與歌調兩種,主要是山歌和情歌,有吟誦調、哭嫁調、舞蹈歌曲、幼兒歌曲、小調等。主要樂器有“叮散賽”(三弦琴)、葫蘆絲、象腳鼓、镲和排铓等。每逢喜慶佳節,大等喊傣族用歌舞歡度節日,主要舞蹈有嘎光舞、鼓舞、孔雀舞、大鵬鳥舞、馬鹿舞、刀舞、棍舞、铓舞等,多為集體舞,也有單人舞。村中組織了一支20余人組成的傣族風俗歌舞演出隊,每天下午為游客表演民族歌舞。
傣族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等。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有拳術、棍術、刀術、爬桿、跳谷堆、頂棍、丟包、打陀螺、跳繩、蕩秋千等。這些活動主要在勞動之余或節假日時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