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和,男,哈尼族,1940年出生,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攀枝花鄉硐蒲村委會硐蒲村人。哈尼族《四季生產調》傳承人。
朱小和一家曾是當地著名“摩批”(祭司)世家,受家庭環境影響,他自幼對哈尼族民間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經常跟隨祖父朱侯惹學唱哈尼族民歌。1954年,朱小和拜元陽縣勝村鄉高城村的普科羅為師,學習演唱哈尼族民間歌謠。經過多年刻苦學習,他的“哈尼哈巴”演唱水平得到了當地哈尼族群眾的廣泛認同,成為紅河兩岸家喻戶曉的著名歌手。由他演唱的《四季生產調》包括引子、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五大單元的內容,按季節順序講述梯田耕作的程序、技術要領,以及與之相應的天文歷法知識、自然物候變化規律、節慶祭典知識和人生禮節規范,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可誦可唱,語言生動活潑,貼近生產生活、直白樸素,深受群眾喜愛。
1985年至2002年12月,朱小和曾先后在廣東、深圳、昆明等地演唱《哈尼阿培聰坡坡》遷徙史詩、《哈尼族古歌》等哈尼族民間口傳文學作品。1995年,由朱小和演唱的創世史詩《窩果策尼果》榮獲第二屆云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一等獎。
他還培養了龍志能、羅依、普假省、馬呼則、陳文亮等民間藝人。2002年被云南省文化廳、云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命名為“云南省民族民間音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