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芳幼兒時受家人和周邊濃郁的彝族傳統文化的影響,16歲開始跟隨母

親和寨子里的民間歌謠能手學唱“該謎”(情歌)、“喜調”、“罵調”、
“庫吼調”、“敘事調”、“牧羊調”、“犁地調”、“繡花調”、“織麻
調”、“月琴調”、“口弦調”、“三弦調”、“婚禮調”、“哄睡調”等
各類民間歌謠。尤其是在山里放牧時,她經常聆聽放羊娃對調,并勤于學唱,
練就了一副清脆的好嗓子,演唱技藝也得到了提高,熟練地掌握了彝族撒尼
的經典民歌《牧羊姑娘》、《圭山彩虹》、《竹葉長青》、《庫吼調》、《
地名調》等。特別是對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融會貫通,不同
版本和幾種演唱形式,信手拈來,脫口而唱,唱詞曲調質樸感人,聲情并茂,
具有濃烈的鄉土氣息,被彝族撒尼人稱譽為活在民間的“阿詩瑪”。
由于王玉芳的演唱技藝十分高超出眾,在縣級組織的歷屆彝語山歌比賽中
累累獲獎。她還經常被彌勒、瀘西等周邊縣邀請去交流傳唱民歌。目前,王
玉芳的徒弟有大兒媳金榮芬和孫女普瑞等。
王玉芳于2002年被命名為云南省民族民間音樂藝人;2005年被命名為石林縣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阿詩瑪》文化傳承人;2008年被命名為國家級非
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