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賢,男,壯族,1929年1月生,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南街人,銀器藝人。
陸文賢從8歲開始就到銀飾手工作坊學習銀器技藝。1944年正式拜當地的銀器師傅周信甫為師。1956年,他和幾個民間工匠組成 “廣南銀器生產合作社”,他擔任主任一職,帶領20多人進行加工生產銀器。后合作社被合并成縣五金廠的一個車間。1981年又從五金廠分離出來,成立了“廣南縣民族銀飾工藝廠”,陸文賢任廠長。此時他更注重手藝的傳授和技術的提高創新,先后招收了4批學徒進廠學藝,對每個學徒都能認真傳授技藝和精心指導,學徒們必須學滿6年后才能出師。經他培養的學徒在全省同行技術比賽中曾獲得比較好的成績,他也多次受到業內人士和上級的好評,曾出席過“云南省民族團結表彰大會”。云南人民廣播電臺曾用傣、傈僳等5種民族語言廣播宣傳了題為《壯家巧匠陸文賢》的廣播文章,在各族群眾中有廣泛的影響。
以陸文賢為首設計制作出的十二屬相項鏈,以精湛的技藝、逼真的造型,在1981年10月舉行的“云南省首屆民族用品展覽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并先后榮獲州、省優、部優及國家金獎等稱號,該廠被省輕工廳、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批準為民族金銀首飾品生產的重點企業。產品不僅滿足本州縣壯、苗、瑤、彝等各民族的需要,還遠銷省內外及東南亞國家。品種從20多種發展到190多種。1989年至1990年生產的仿古飾品“舞馬銜環紋飾壺”、“唐代摔跤盤”等被指定為北京亞運會專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