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繼明,男,布朗族,1955年出生于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自治縣邦丙鄉大南直村。
他自幼生長在布朗山寨,在民族民間文化熏陶下成長,對本民族的蜂桶鼓舞情有獨衷,十一歲隨本村萬七師傅學習蜂桶鼓的制作及蜂桶鼓舞。三年后便掌握了蜂桶鼓的全部制作技藝、傳統鼓點的打法和跳蜂桶鼓舞的多種高難度技巧,被寨子里的人稱為“鼓王”。
1971年他被縣文工隊錄用,受到了一些正規的訓練,經過刻苦學習、鉆研,無論是文化水平、藝術表演技巧都有了明顯提高,成了縣文工隊的“蜂桶鼓王子”。他能跳能唱,還掌握了二胡、笛子等演奏技藝。1984年,因家中缺乏勞動力,只好放棄心愛的文工隊工作回家務農。回鄉后,他沒有放棄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執著追求,仍用心學習、鉆研,有了較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基礎。
當地布朗族把自己的跳鼓總稱為“克廣”,它主要包括蜂桶鼓舞、象腳鼓舞和手巾舞,是布朗族的群眾性舞蹈。跳時由兩男子各持手巾領舞,其后是蜂桶鼓隊、象腳鼓隊和鐃、镲等打擊樂器,再后是眾舞者。人數可多可少,邊跳邊行進,可舞蹈游村或在廣場圍圈表演。蜂桶鼓舞步分三步、五步兩種,三步動作輕柔、步法輕盈,柔中帶剛;五步剛勁激越,步法靈便飄逸。該舞蹈舞姿優美,富有感染力,配上象腳鼓、鐃、镲等,更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俸繼明及其師傅萬七舞蹈技藝出眾,曾被《中國民間舞蹈集成?云南卷》記載為布朗族“克廣”舞蹈傳承人。
俸繼明多年一直是布朗山寨節日、喜慶舞蹈活動的組織者和帶頭人,在群眾中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1999年,他曾帶領布朗族蜂桶鼓舞隊參加了云南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及經濟協調發展的高級國際研討會閉幕式的表演。1985、1995、2005年分別帶舞蹈隊參加縣慶演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