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全希,男, 1948年生,大理州祥云縣前所鄉余情村人。幼年便失去母親,靠父親一人依靠祖傳的銀器加工手藝,艱難地拉扯著他們兄妹幾人。他小學還未畢業就跟隨其父走南闖北,風餐露宿的謀生之道。他從小在其父走上的熏陶影響下對首飾加工情有獨鐘,又經過其父多年的悉心指教,加之他的刻苦努力,到13歲時已能獨立完成手鐲,百家鎖等較為復雜的首飾飾物,但由于銀子價格昂貴,用戶只有富裕人家,一年做不了多少成品,只有精益求精,每一個都做成絕活。三中全會以后,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為手工藝的發展開創了廣闊的天地,由于他做工精細,造型完美,頗受廣大人民的青睞,現已暢銷省內外,并多次受到各級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