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至21日,昭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趙高華主任帶領市文體新聞出版局辦公室工作人員一行3人,輕車簡從,帶著真情帶著責任,深入威信水田灣子苗族省級傳統文化保護區進行調研,了解保護區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苗族傳統文化傳承情況,積極貫徹落實黨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趙主任一行實地察看灣子苗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規劃編制落實情況,耐心聽取苗族群眾對保護區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并且深入保護區周邊有較大影響的苗族傳統文化傳承人馬廷珍、羅顯秀、陶登文家中,了解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對蠟染、挑花、刺繡、民俗等苗族傳統文化傳承情況進行調研,并宣傳講解國家非遺法、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及相關苗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知識。最后,還協同市文物管理所余騰松所長巡查威信觀斗山石雕群,詳細了解石雕技藝現狀、安全、保護情況。
調研組結合實際,對認真組織開展保護區建設,傳承好民族傳統文化提出了要求。一是威信水田灣子苗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被列入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來之容易,要切實按照省廳要求,多部門聯動,學習借鑒魯甸托姑回族省級傳統文化保護區建設經驗,盡快把規劃做出來,認真進行規劃保護,不能因為不作為讓保護區退出非遺名錄。二是要保護好苗族傳統文化傳承人,不斷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支持鼓勵他們多培養一些傳承人,使灣子苗寨的傳統文化得以世代相承,防止“人亡藝絕”的情況發生。三是要增強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盡快建立灣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四是要進一步完善保護區苗族傳統文化遺產檔案數據庫建設,做好苗族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實物的征集工作,讓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民族的血脈永遠世代相承。
威信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張琪副局長、文化館鄭方星館長陪同調研。
文章:趙祖國(昭通市文體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