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由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昆明市西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云南省博物館承辦,昆明市博物館協辦的“祖氏滇繡畫——祖玉蘭刺繡精品展”在省博物館隆重開展。
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黃峻,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五國駐昆總領事館總領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及省市各大媒體記者參加了開展儀式。開幕式由昆明市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局長戴彬主持。
黃廳長致辭中指出,刺繡在云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深入的民間群眾基礎。此次展覽是對“滇繡”的一次深度挖掘,有利于推動刺繡技藝的保護和傳承,也是我省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化的一種嘗試,旨在向社會傳遞我省優秀文化的新價值觀,樹立我省民族文化新品牌。
展覽將持續至3月6日,共100余幅參展作品。除《龍瓶雙面異樣異色繡》、仿郎世寧《百駿圖》等珍貴精品外,還有山水風光繡畫、人物靜物繡畫、動物繡畫、花卉植物繡畫、攝影作品仿真繡、生活繡品等六大類代表作品。祖玉蘭及其兩名弟子在展覽現場大展繡技,引來大批刺繡愛好者前往觀賞學習。
祖玉蘭1964年出生于昆明,1998年棄商學藝,拜蘇繡名家錢菊鳳為師,隨后又赴廣州、湖南、四川等地,系統學習粵繡、湘繡和蜀繡,將各種針法融會貫通,為“滇繡畫”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
學成之后的她回到云南,從云南少數民族刺繡中汲取靈感,經過反復研究和實踐,終于創出融“四大名繡”和云南民族繡法為一體的“祖氏刺繡”。其作品吸收了蘇繡針線的細膩、湘繡色調的和諧、粵繡色彩的飽滿、蜀繡題材的多樣與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現代藝術元素相融合,技藝精湛、風格獨特,被業內同行稱之為“刺繡界的混血兒”。
2009年,祖玉蘭在“昆明中國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暨旅游文化商品博覽會”上憑借作品《踏龍觀音》和《得天獨厚》獲得多個獎項。2011年,在云南省工藝美術第五屆“工美杯”中獲得一金、兩銀及數個優秀獎。2012年,參與云南省外辦對東盟十國外長夫人及阿聯酋外長夫人的接待和現場刺繡表演。2013年,攜130余幅作品亮相西山區首屆非遺文化展,贏得無數好評。祖玉蘭的作品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和歡迎,來自臺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的訂單紛至沓來,“祖氏刺繡”聲名遠揚,其精美的刺繡作品被省文化廳黃峻廳長提名為“祖氏滇繡畫”。
通過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幫助,祖玉蘭投入大量精力,推動刺繡技藝的傳承和發展。2010年,“祖玉蘭刺繡藝術中心”在昆明市西山區團結街道辦事處朵畝社區掛牌成立,中心面向農村富余勞動力、社會再就業人員和殘疾人士開班傳承培訓班,先后培訓學員2000余名。不僅傳承了刺繡技藝,也幫助大批群眾發家致富,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
對于舉辦這次展覽,祖玉蘭深感欣慰。開展儀式上,她對各相關部門和機構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并希望借助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刺繡,喜愛刺繡,希望有朝一日,云南刺繡能像“四大名繡”一樣,為人所熟知,為人所珍視。
傳承文化不是簡單復古,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賴于祖玉蘭的不懈堅持,有賴于大家的共同守望。衷心祝愿這朵美麗奇花,在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開得更加艷麗多彩。
文章:丁曉冰 李艾玲(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圖片:阮坤瑾 馬秀娟(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