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至23日,西雙版納州文化館在“傣族慢輪制陶傳習所”組織舉辦“傣族慢輪制陶技藝”生產性保護培訓班。
王芳老師為學員上課
培訓以文化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為依據,是結合2009年8月實施傣族慢輪制陶技藝保護工作以來,傳承人員有所增加,產量和收入翻5倍以上的實際,為促進技藝傳承與市場接軌而舉辦的第一次生產性保護培訓。
學員認真練習
平地堆燒
傳承人為學員做示范
培訓班合影
培訓班集中了曼飛龍村、勐海縣勐遮鎮曼朗村和打洛鎮勐景萊村的學員30余人。由州文化館專門邀請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王芳老師,為學員進行陶器的歷史淵源及保護性生產的講解。同時,請省級慢輪制陶傳承人玉喃囡、玉南恩,以及曼飛龍村近幾年來一直堅持制陶的12位藝人,現場對學員進行指導,經過5天的培訓,大家掌握了和泥、拉坯、晾曬、燒制等制作工序。通過學習,學員們加深了對生產性保護的理解和認識,拓展了思路,除制作傣族傳統的器型,還創新推出了10多種適合版納旅游市場的旅游產品,獲得了圓滿成功。
文章、圖片:楊 雁(西雙版納州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