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3日,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類生產性保護培訓班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辦。全國各省(區、市)文化廳(局)非遺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局文化處和各省(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領導,以及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負責同志(傳承人),共100余人參加培訓。
培訓以科學、準確把握生產性保護方式內涵,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提高保護水平和實踐工作能力為目的,通過理論授課,課堂答疑,實地考察,現場觀摩等方式,加深對生產性保護的認識,提高實踐工作能力;建立一支科學把握生產性保護內涵的保護工作隊伍,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培訓班現場
專家授課
工作交流
培訓中,文化部非遺司領導和有關專家分別授課。馬盛德副司長作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政策解讀》的講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邱春林講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理論與實踐》;北京播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蓋宏睿作了《丁村實踐——土泥成長報告》。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之一的山西老陳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郭俊陸,認真向大家介紹交流了山西老陳醋生產性保護的實踐和工作思考。
參觀基地
培訓班還組織赴東湖醋園釀制技藝進行現場教學;到臨汾市土圪垯手工布藝有限公司千層底手工拉花布鞋制作技藝現場教學;到丁村民俗博物館、民俗村參觀傳統棉紡織技藝;到唐人居古典文化有限公司,對晉作家具制作技藝進行現場教學;實地考察了平遙推光漆器、平遙牛肉傳統制作技藝等項目。
這次培訓是全國首次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培訓,通過學習,加深了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認識,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躍上新的高度,創造了積極條件。
文章、圖片:蘭明賢(云南省文化廳非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