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國-東盟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以下簡稱亞太中心),在北京聯合召開“中國-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東盟十國駐華外交官,文化部非遺司、外聯局負責人,廣東、廣西、云南、海南文化部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同志、“非遺”領域的專家出席會議。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馬明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新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主任楊治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馬明強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李新風
會上,東盟十國駐華外交官與代表們,圍繞中國-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和保護工作在國家層面上的進展情況,以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相關問題兩大主題展開探討和交流。
會 議 現 場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駐華使館隨員歐越興,對越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做發和存在的問題作了闡述。
越南大使館隨員 歐越興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社會文化參贊?蘇利亞提,在交流會上聲情并茂地介紹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文化。
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參贊 郁妮?蘇利亞提
中國-東盟中心馬明強秘書長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東盟中心的宗旨、職能,以及該中心成立以來,在加強中國與東盟之間文化交流與合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新風和東盟各國駐華外交官分別就中國和東盟各成員國在國家層面上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了簡要而系統的介紹。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研究員對各締約國在履行《公約》過程中應遵守的原則和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
中國與東盟成員國各民族世代傳承的、異彩紛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了該區域的文化多樣性。然而,當前很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區域經濟崛起和一體化過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和沖擊。如何在推動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同時,繼續傳承和發揚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從而探索出符合本區域特點的發展之路,是中國與東盟成員國的共同愿望。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二十年以來,已開展了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內容。會議提出今后要多組織培訓,加強中國與東盟成員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為主題,開展雙邊和多邊的交流與合作。
這次研討會,是中國-東盟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亞太中心在區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首次合作,三個中心將繼續加強溝通與合作,努力為推動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做出貢獻。
文章、圖片:胡榮梅(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