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彌勒縣舉行《阿細跳月》“非遺”書籍盛大出版首發儀式,省級有關部門領導,“非遺”專家、學者,當地民族文化工作者及新聞媒體記者100余人參加了儀式。
出版發行儀式
在第四屆中國?彌勒彝族阿細跳月節期間,組織進行《阿細跳月》一書的出版發行,召開盛大座談會,是對“阿細跳月”國家級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內涵的深度延伸。中國西南紅土高原的云南彌勒西山,無論在艷陽當空的白天,還是銀月懸空的夜晚,無論在村旁地頭或房前屋后、松石林間或草坪山洼,都能看見成群結隊的阿細青年男女青年彈著三弦、吹著笛子,翩翩起舞……這就是蠻聲中外的“阿細跳月”。“阿細跳月”是彝族支系阿細人最為著名的民間舞蹈,也是中華民族歌舞文化中一朵瑰麗的奇葩。它世代相傳,經歷幾百年的發展演變,成為阿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以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質,成為彝族阿細文化的重要代表。
《阿細跳月》出版工作歷經一年時間,由彌勒縣文廣局和縣文化館從“非遺”角度,將“阿細跳月”演變的整個脈絡進行徹底梳理,書籍從“阿細跳月”的起源、形成、演變、舞蹈形式、藝術價值、宣傳和影響、傳承和保護、學術價值,文學、音樂、舞蹈、曲藝、雕塑、剪紙、繪畫、攝影等方面,作了認真介紹、宣傳和展示,多角度、全方位地詮釋了“阿細跳月”,并將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巧妙穿插其中。脈絡清晰,形象直觀,給人一目了然。
座談會上,彝族支系阿細文化專家紛紛發表評說。段家宏說:“阿細跳月是彌勒文化的瑰寶,她彰顯了積極樂觀向上的快樂文化元素,《阿細跳月》書籍的出版促進了民族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張彥鑫說:“《阿細跳月》是一本綜合性整理阿細民族文化的書籍,特別是對阿細的音樂進行了很好的整理,大三弦是阿細跳月的低音樂器,相當于外國的大貝斯,非常動聽。”《阿細跳月》主編羅麗莉女士說:“《阿細跳月》一書是我們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細跳月”項目的認知和感悟,“阿細跳月”詮釋了彌勒特有的精神氣質,面對這一厚重而又靈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心存虔誠而又小心翼翼。虔誠,是因為文化與歷史是一脈相承的,膜拜它,就是祭拜我們一路走來的歷史,祭拜給予了我們生命傳承的文化淵源;小心翼翼,是因為作為文化工作者,有幸代表著53萬彌勒人民以及關心阿細跳月的專家學者,心無雜念,借助這本書,用心拭去她身上的歷史塵埃,匯集照耀她的文化之光,甄別她折射出的文化現象,把她真實質樸而又魅力無限的面貌展示出來。
《阿細跳月》書籍
省文化廳非遺處蔡永輝處長給予《阿細跳月》很高評價,他說:“阿細跳月最具人文光彩和人格魅力,表現形式、文化形態非常特別,彌勒出版國家級非遺書籍《阿細跳月》,對我省“非遺”保護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文章:侯文武(彌勒縣文廣局文化遺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