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30日,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授曾金華受邀先后到昭通市圖書館、鹽津縣等地舉行 “昭通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特色探究”的專題講座。
在昭通市圖書館的講座現場
曾教授在多年藝術創作、研究和對家鄉本土民間歌舞調查、挖掘的基礎上,從文化底蘊,藝術特色及當下的創作前景展望幾大方面,對昭通市的民族民間歌舞進行了全面的講述和系統的論證,主要對昭通地區屬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的民間歌舞如《關河號子》、《打鼓草》、《四筒鼓舞》、《端公戲》、彝族酒歌、苗族蘆笙舞等進行了細致的講解。既囊括了漢族的民間歌舞,也重點講解了少數民族的民間歌舞,不僅有理論上的解析,更有現場動作的示范。通過課堂上師生對話,圖片展示,作品播放,使講座由課堂拓展到原野,拓展到舞臺,讓聽眾在體悟理論,感受舞蹈意蘊的同時,深刻地體會到昭通民間歌舞的藝術魅力和潛在前景。講座中,曾教授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激情澎湃,無比動情,無不展現出對故土藝術的赤誠和熱愛。每場講座雖然都在四個小時以上,但每場都座無虛席,聽眾們都津津有味地堅持到最后。
曾教授現場動作示范
“昭通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特色探究”專題講座系2012年云南省“文化強省?百藝盛會”文化藝術系列活動之一。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昭通人文、歷史,探尋昭通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特色,為促進昭通的文化藝術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講座展現了昭通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特色,豐富了文化藝術系列活動內容。
文章、圖片:鄧成林 楊志坤(昭通市文體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