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至9日,保山市組織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班,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加強對非遺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全市部分非遺工作者及各縣(區)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共90余人參加培訓。
專題培訓學。邀請保山學院、保山市文廣局、保山市文化館等單位從事或研究非遺工作的領導專家學者,采取專題輔導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解讀《非遺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運營》、《非遺產業化成功案例講評》等內容。
相互交流學。一是授課領導、專家、學者利用課間或課余時間對參訓人員進行一對一專門交流輔導,了解其取得的經驗成績,分析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解決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參訓人員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借鑒在非遺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中的經驗體會,克服不利因素,為今后非遺“抱團”發展打下關系基礎。
參觀展示學。組織昌寧苗族服飾、施甸布朗族服飾、騰沖皮影、隆陽永子、龍陵紙傘等10多個各縣(區)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展示,讓各位參訓學員在實際觀摩中有更直觀的感受,達到更直接有效的學習交流目的。
舉辦“非遺培訓班”是保山市重視非遺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市重點實施非遺保護展示與開發利用工程,有效保護各自“獨特性的文化遺產”,將非遺項目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現示范區建設規劃,并充分利用珍貴的非遺資源,培育和發展“創意性的文化產業”。目前,全市共有非遺名錄206項、傳承人533名。其中:國家級名錄3項,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名錄14項,省級傳承人52人;市級名錄119項,市級傳承人66人;縣(區)級名錄70項,縣(區)級傳承人414人。據統計,全市已初步開發利用非遺37項,從業人員近2萬人,年產值達3.5億元。
文章:王強元(保山市文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