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韓國大真大學中國學系考察組深入廣南縣那灑鎮貴馬村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壯族銅鼓舞》進行考察。
考察組現場拍攝壯族銅鼓舞照片(一)
考察組現場拍攝壯族銅鼓舞照片(二)
考察組現場觀看壯族銅鼓舞照片
廣南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非遺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共收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73項。其中《壯族彝族銅鼓舞》、《壯劇》被列入國家級名錄,《銅鼓舞之鄉》、《者太鄉者太村壯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壯族銀器制作技藝》、《弄婭歪》被列入省級名錄,梁正功、楊家惠、王學祥等9人被命名為省級傳承人。《壯族土司禮儀音樂》、《蘆笙舞》等被列入州級非遺保護名錄。廣南享有“中國銅鼓舞之鄉”的美譽。
7月18日,韓國大真大學中國學系洪熹教授在云南省博物館楊雪吟副教授和廣南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領導的陪同下,深入廣南縣那灑鎮貴馬村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壯族銅鼓舞進行考察。洪熹教授首先向銅鼓傳承人(銅鼓保存者)戴聯富和省級銅鼓舞傳承人(銅鼓舞藝人)梁正功分別了解銅鼓來源、繼承等相關內容介紹,以及壯族銅鼓舞歷史,然后現場觀看、拍攝壯族銅鼓舞表演。貴馬村壯族銅鼓舞完整保留了12套傳統舞蹈動作,一年12個月中每月一套,反映每月壯族生產生活的不同內容。其演奏具有獨特性,動作古樸,舞蹈豐富。洪熹教授對廣南縣那灑鎮貴馬村壯族銅鼓舞的較好保護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中國乃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文化遺產。去年以來,貴馬村壯族銅鼓舞先后接待日本、韓國專家學者40余人次,倍受韓日兩國專家學者青睞,是昆明國際旅行社對外宣傳的一張厚重文化名片。
文章、圖片:黃王崇 (廣南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