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午夜精品|妻子的秘密韩国版|大果冻|91国高清视频|亚洲精品国产成人av在线|野战农村妇女一级A片|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妻子的秘密韩国|国产91深喉口爆在线观看|朋友的妈妈完整版,粉色视频APP在线观看,三级黄色高清视频,麻豆天天做天天爱爽a区,中文字幕第10页,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新聞資訊-新聞動態

昌寧縣灣甸鄉文化工作亮點頻現

來源:昌寧縣文化體育局 日期:2011-07-08

    近年來,昌寧縣灣甸鄉以小灣水電站昌寧移民安置為契機,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創新機制為動力,依托灣甸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勢,強抓基礎設施及民族特色文化建設,不斷繁榮民族民間文化,取得了卓越成效,彰顯了特色。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民族鄉”、“云南省體育特色鄉”等榮譽稱號。2008年,榮獲昌寧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組織一等獎、2008?中國?昌寧千年茶鄉商貿文化節展銷組織二等獎。在2009年千年茶鄉商貿文化節期間,本著“有亮點、展特色”的原則,積極參加展銷活動,榮獲二等獎。


    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鄉黨委、政府始終把改善文化基礎設施放在首要位置,切實把它作為先導性、全面性、基礎性的工作來抓。在鄉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堅持不斷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建成了上甸、小街子、下甸、大城、芒回五村活動場所和小街子村平田文化活動場所及華彩文化室等一大批農村文化設施。
    大型文化標志性工程——祥和廣場,包括多功能活動廳、書刊閱覽室、綜合培訓教室、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室、農文網培學校、潑水廣場、打歌場、籃球場、門球場、地擲球場、水車、佛塔、綠化廣場,占地面積25畝,總投資達420萬元,是全省鄉鎮中最大的文化活動場地,這些設施為灣甸樹立了良好的傣族文化形象,為人們提供了健康、文明、高雅的文化活動場所,也為灣甸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的同時,文化站的人員編制、活動經費也得到切實的解決,按照有關規定配備了2名的專職文化工作人員,并向社會聘請了1名民間舞蹈老師,向群眾傳授各種民族民間舞蹈。同時,制定了較完善的崗位職責和各項規章制度,每年舉辦不少于2次的全鄉性群眾活動。2011年3月,灣甸鄉綜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廳評定為二級文化站。


    文化工作成績突出


    利用“激情灣甸?和諧傣鄉”潑水狂歡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民族團,經濟繁榮。按照“抓活動、促繁榮”的原則,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努力探索發展群眾文化的新路子,堅持以節慶活動為契機,通過政府引導,民間自發組織,開展“激情灣甸?和諧傣鄉”潑水節暨民族民間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了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和民族團結。每個行政村均組建了藝術團體,在每年的“春節”、“潑水節”及其他重大節慶活動期間,開展豐富多采的系列文化活動。如嘎光、打陀螺。特別是祥和廣場建成后,各種民族民間文藝活動得到了常規性的開展,如打歌、蕩秋千等,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陶冶了群眾的情操。2008年4月,小灣水電站昌寧第一批移民的進駐,更是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繁榮。
    積極參加市、縣文藝匯演,并取得較好成績。在2006年浪潮杯民間文藝大賽中,歌舞《竹林歡歌》榮獲創作三等獎。2007年,民間歌舞《串姑娘》榮獲昌寧縣第二屆民族民間文藝大賽二等獎。在2008年昌寧縣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中,傣族舞蹈《象腳鼓》榮獲二等獎,原生態舞《傣寨行歌》榮獲三等獎。


    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以“總量調控、結構管理、布局均衡、突出效益”為原則,不斷加強文化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注意做到凈化與繁榮并重,治標與治本并舉,日常管理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努力構建結構優化、形式多樣、繁榮有序的文化市場管理體系。
    嚴格按照《文化市場管理條例》的要求,協助縣文體局對該鄉范圍內文化市場進行日常監管。重視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加強對轄區內紅橋網吧的日常監管。結合安監、消防、學校等部門和單位,對娛樂場所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集中整治安全問題和未成年人進網吧現象。加強轄區內娛樂服務業的管理,對轄區內夜來香、水晶玉等8家歌舞廳、音樂茶室進行登記造冊,實施跟蹤管理。同時,對新申報的文化服務行業進行嚴格把關,確保申報一家,合格一家,健康運轉一家。


    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健全


    2006年,保山市傣族文化交流研討會在灣甸召開,標志著灣甸鄉傣文化研究的新的開端。鄉黨委、政府積極貫徹“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方針,立足管理、努力開創文保工作新局面。始終把文物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領導責任制,積極配合縣文產辦對轄區內的10座佛寺、1座清真寺以及大城村雞腸水新石器遺址等文物的野外普查工作,完善了檔案、圖像及音像等的痕跡管理。加強了大石城(又叫老緬城)、馬棒山等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工作,逐步開發灣甸亞熱帶風光民俗旅游景點,初步建成了馬棒山傣族旅游景點、荷花池避暑休閑山莊。
    尊重民風民俗和宗教信仰,加快宗教活動場所建設。建蓋了9座佛寺,1座清真寺,全鄉有5名專職宗教人員。積極組隊參加縣級舉辦的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愛國主義教育培訓班,開展和諧宗教活動場所的創建活動。作為“嘎光”之鄉,被列入了保山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傣文孤本、神話傳說不斷被挖掘、翻譯,繼《金孔雀》、《寶扇》等問世后,創世史書《蜘蛛王》又被發現,這些作品的相繼涌現,進一步促進了傣鄉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文章:馬  宏(昌寧縣文化體育局)
           銀春蘭(昌寧縣灣甸文化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