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模式”是中宣部、文化部領導在考察了騰沖縣大村文化室后提出來的全國推廣的經驗。為將“大村模式”在全縣擴大實施,進一步加強昌寧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根據各級通知要求,昌寧縣立足實際,多措并舉,積極創建“大村模式”。
一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指導思想和創建目標。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以“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為主題,以“文化惠民示范村”創建活動為平臺,著眼于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農民文化素質、農村文明程度,將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與服務“三農”有機結合起來。在全縣選擇條件較好、具有一定基礎的1-2個村,使之建設成為管理規范、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隊伍整齊、活動豐富、特色文化產品開發較好、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惠民示范村”走出一條適宜昌寧實際,具有昌寧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新路子。
四是典型引路,確定創建示范點。通過調查研究、反復醞釀,經縣文體局班子討論,確定田園鎮龍泉村為昌寧縣首批農村文化建設推廣“大村模式”文化惠民示范村創建試點。要求其他鄉鎮也要積極創造條件,確定1-2個經濟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的行政村,做好基礎工作,整合資源,以利于下步“試點”經驗面上推廣。
文章、圖片:馬宏 徐坤(昌寧縣文化體育局)